日粮电解质平衡(dietaryelectrolytebalance,dEB),是影响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因素,内环境pH值偏离正常值,机体用于修正平衡的代谢增加,将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目前dEB对蛋鸡的影响研究,多数在极端环境温度下开展。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调节日粮中主要电解质浓度与比例是提高蛋鸡抗应激能力、改善产蛋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正常饲养条件下,蛋鸡dEB研究报道仍较少。本试验以氯化铵等调节dEB,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进行蛋鸡饲养试验,探索以dEB途径提高产蛋性能、改善鸡品质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及分组
试验鸡为64周龄罗曼蛋鸡。选取健康、体重一致的蛋鸡576羽,设对照、试验二个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48羽。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试验鸡饲养管理相同。舍饲、3层全阶梯式笼养,自由采食与饮水,人工补光,定期清粪与消毒。试验在2011年4—5月进行。
1.2试验日粮
试验蛋鸡基础日粮配制及主要营养浓度,见表1。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以硫酸钠替代氯化钠,保持日粮钠离子浓度不变;添加氯化铵调节试验日粮dEB至100mmol/kg。
1.3指标测定及方法
日粮dEB计算。dEB=(K++Na+-Cl-)mmol/kg日粮。以重复为单位,记录每日产蛋个数、蛋重,饲料量,计算产蛋率、料蛋比指标。
正试期末,每组采样蛋20枚,逐个测蛋重、蛋壳厚度、蛋形指数、哈夫单位、蛋黄色级(罗氏比色扇RCF)、蛋清pH等指标。每组30枚,以每5个蛋清为一个混合样,测蛋清混合样中氨基己糖含量。每组20枚,常温下保存7d,测蛋品哈夫单位、蛋清pH。
蛋清氨基己糖测定。参考文献[2]。测定步骤为,蛋清样品在一定条件下经酸、碱水解预处理;水解样品以乙酰丙酮为酰化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显色剂处理,用721分光光度计在535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用纯品氨基葡萄糖配成标准溶液,制作氨基己糖浓度与吸光度间的回归曲线。对照回归曲线计算得出蛋清中的氨基己糖浓度。
1.4统计分析
以Excel的分析工具组件对样本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数据以X±SD表示。
2试验结果
2.1dEB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养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组产蛋率、饲料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试验组鸡的起始、期末体重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3.1%,差异不显著(P>0.05)。料蛋比指标,试验组降低6.2%,差异显著(P<0.05)。
2.2dEB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蛋品质主要指标的测定结果数据,见表3。鲜蛋时的测定结果。蛋重、蛋形指数、蛋清占全蛋的比例等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哈夫单位提高2.6个百分点,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蛋壳厚度下降8.33%(P<0.01),蛋黄色泽降低(P<0.01),蛋清中氨基己糖提高(P<0.05),蛋清pH降低(P<0.01)。
常温贮存7d,蛋品哈夫单位下降、pH上升,试验组的变动幅度小于对照组。试验组哈夫单位比对照组高5.60%,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蛋清pH是对照组的96.4%(P<0.01)。
3讨论
3.1日粮dEB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
调节dEB是继日粮能蛋比、氨基酸平衡之后,改善家禽生长性能的重要手段。但前提为,影响dEB的离子浓度必须满足家禽的最低需要量,且低于产生毒副作用上限。磷酸盐、硫酸盐能降低dEB,但不及氯离子效果明显。本试验以氯化铵降低dEB,试验日粮实际氯离子浓度比对照组高60mmol/kg,但仍低于蛋鸡需求的上限。因此,试验日粮对蛋鸡是安全的。
配合或天然日粮的研究结果,dEB在250mmol/kg时,动物生长性能最佳。高温环境下,提高dEB对生产性能有益。多数报道认为蛋鸡dEB理想值为200~250mmol/kg,超过或降低均降低产蛋性能。霍启光等(1992)调整日粮氯水平使dEB达到40、80、124和167mmol/kg,各水平下蛋鸡各项生产指标、蛋壳品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吴跃明等(1997)研究,添加硫酸钠使dEB从对照组的119增至209mmol/kg,AA肉仔鸡日增重提高46.5%;添加氯化钙使dEB降为-55mmol/kg,日增重降低26.8%。可见,dEB对快速生长的肉鸡生产性能影响更明显。本试验结果与文献不尽一致,可能有以下原因。产蛋鸡处于生理成熟期,酸碱平衡调节能力强,受dEB影响要小;其次,现有报道中试验采用的蛋鸡日龄、气温、饮用水质等条件不同,造成结果间的可比性降低。
dEB的改变,在理论上首先会影响机体消化道pH值,其次才影响机体离子平衡。低dEB降低肠道pH,影响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构成与数量。这种影响机制在饲料酸化剂研究中已得到证实。酸化剂添加于家禽日粮,肠道有益菌数量明显增加,主要消化酶活性提高,饲料利用率明显改善。
本次试验组料蛋比明显降低,并且产蛋率有所提高,而dEB低于多数研究报道。试验组较低的dEB可能起着酸化剂同样的功能。本试验没有设dEB梯度,所以该dEB是否为产蛋鸡后期的理想值,需要进一步试验。
3.2dEB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dEB影响蛋壳质量、蛋清浓度、色素沉积量。血液氯离子浓度随日粮中氯离子的增加而上升,影响血液pH及其他离子浓度。蛋壳形成作为产酸过程,机体酸碱平衡在此过程中是一个敏感的指标(Mon-gin,1968)。蛋壳形成时,生殖道黏膜细胞分泌碳酸氢根、钙离子,同时氢离子转入血浆,导致血液pH值降低,酸碱平衡发生变化。显然,血液pH值过低不利于蛋壳的形成。体液酸碱度影响蛋鸡的蛋清蛋白分泌。通常认为蛋清中粘蛋白、类粘蛋白等酸性糖蛋白含量,随体液pH的下降而分泌增加,使蛋清变得浓厚。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在蛋禽上目前没有较详细报道。在蛋鸭上有报道,“罗纹”鸭蛋的哈夫单位明显高于普通蛋,可能是蛋鸭生殖道受微生物感结构形式存在。肠道吸收前,须经过碱性条件下皂化游离,否则不能被吸收。因此肠道偏碱环境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是有益的。
本研究中,试验组蛋壳厚度显著下降,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过低的dEB值不利于蛋壳的形成。试验蛋品的哈夫单位、氨基己糖浓度提高,与dEB影响机体血液酸碱平衡值改变有关,较低的体液pH使输卵管糖蛋白分泌量增加。
贮存期内蛋品质量变化,在pH、哈夫单位指标上得以反映。常温贮存时蛋清pH值下降迅速,哈夫单位逐渐降低。试验组蛋品较低pH及较高的哈夫单位,说明试验组鸡蛋品质更好,至少对延长销售期是有利的。
试验组蛋壳变薄、蛋黄色泽下降。试验组蛋壳下降0.03mm,但尚不足于明显影响销售。蛋壳理想厚度为0.35mm,低于0.25mm时蛋品的运输、贮藏性能明显降低。至于蛋黄色泽的下降,可以尝试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酶、预先皂化处理的外源性类胡萝卜素等途径进行改善。
4结论
1)玉米-豆粕型日粮,低dEB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dEB值由190降低至100,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3.1%(P>0.05);料蛋比指标下降6.2%,差异显著(P<0.05)。
2)dEB对鸡蛋品质有显著影响。低dEB使蛋清pH降低(P<0.01),蛋清氨基己糖浓度提高(P<0.05),哈夫单位提高(P>0.05),蛋壳厚度下降8.33%(P<0.01)、蛋黄色泽下降0.5级。常温贮存7d,试验组蛋清仍保持较低pH(P<0.01)、较高的哈夫单位(P<0.01)。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范京辉,楼立峰,李庆海,章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