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稻谷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及在养殖业上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4-07-31 16:45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2年我囯稻谷产量在2亿500万t左右,是第一大粮食品种。成熟稻谷经砻谷、碾米及抛光等加工过程产生大量的加工后副产物,包括砻谷壳(稻壳)、统糠、细米糠(油糠)和碎米等。图1展示了稻谷的加工过程,每百千克稻谷可出稻壳20kg、米糠约6~9kg以及少量的细米糠、碎米。由于受品种、含杂、水分、籽粒饱满程度以及加工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出糠率不同,统糠中的米糠难以估计,但从米糠的利用途径分析,中国每年实际用于饲料的米糠的总产量可达1200万t。本文介绍了稻谷加工的主要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及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效果。
   
1稻壳

     稻壳是稻谷在砻谷过程中脱去的颖壳,亦称为砻谷壳。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的稻壳为6000万~8000万t。

1.1营养特点

     稻壳经粉碎获得的产品,称作砻糠粉,是所有谷物外壳中营养成分中最低的。稻壳主要成分含量为:水分7.3%~9.7%,粗蛋白2.5%~3.5%,粗脂肪0.54%~0.94%,粗纤维39.5%,粗灰分21.7%~23.7%,无氮浸出物33.0%~35.0%。

1.2应用

     稻壳粗纤维含量高,很难被单胃动物利用,不能用作饲料,只能用作填充物、抗结块剂、赋形剂、维生素预混料及复合预混料的载体等,也可以用作鸡舍垫料。在围栏肥育牛优质精料日粮中添加少量(15%)的砻糠粉,有助于增加饲料体积,刺激家畜的胃口,降低肝脏肿大的发病率。

2统糠

     稻谷加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含有稻壳粉的米糠。统糠是米糠和砻糠的混合物,按其比例的不同分为四六糠、三七糠、二八糠等。

2.1营养特点

     统糠发挥营养价值的为米糠。随着米糠在统糠中的比例下降,其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也在下降,粗纤维和粗灰分上升,表1列出了统糠的营养成分。

2.2应用

     杨家晃等(2006)研究了在鹅饲料中添加不同的统糠对鹅增重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统糠在鹅饲料中占12%~20%,日粮代谢能在10~11MJ/kg,蛋白质水平在14%~17%时,统糠及其构成的日粮有较好的养分利用率,试验鹅也能保持较好的生产性能。穆松牛等(2002)研究了用统糠替代花生藤粉对生长兔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统糠可以用在生长兔日粮中,对生产性能无不利影响,且单位增重成本明显降低。穆松牛等(2005)研究了用统糠替代花生藤粉配制繁殖母兔全价饲料对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窝产仔数均为8只,初生活仔均重分别为54和60g,离乳均重分别为846和881g,差异不显著。

3米糠

     米糠,又称“青糠”、“全脂米糠”,是糙米精加工过程中脱除的果皮层、种皮层及胚芽等混合物,混有少量稻谷、碎米,其化学成分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主,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一般地,米糠占稻谷总重的10%~20%。

3.1营养特点

     我国新鲜米糠为浅黄色或黄白色,其常规营养成分具体见表2。米糠油是米糠脂肪的来源,米糠油含有38%左右的亚油酸和42%左右的油酸,其亚油酸和油酸的比在1.1︰1,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这一比例的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米糠油中含有丰富的谷维素,谷维素是由十几种甾醇类阿魏酸酯组成的一族化合物,可以阻止自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具有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等功能,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米糠多糖存在于果皮层中,是一类结构复杂的杂聚多糖,主要有脂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聚糖等,在增强免疫、抗细菌感染及降低胆固醇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此外,米糠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中国原料数据库(2012)的统计结果,米糠中的维生素E60mg/kg,维生素B122.5mg/kg,烟酸293mg/kg。米糠中总磷的含量较高为1.4%左右。
    
     由表2可以看出,米糠的猪消化能为玉米和豆粕的88%;粗蛋白为玉米的1.5~1.9倍,为豆粕的35%;粗脂肪为玉米的4倍;有效磷的含量为0.2%,相当于玉米有效磷的2倍。米糠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等的含量也明显高于玉米。米糠的粗纤维相对较高,为玉米的4~6倍。从整体上讲,米糠是一种优质的能量饲料,可以替代部分玉米。

3.2应用效果

     Chae等(2002)采用全收粪法研究了50kg(杜×长×大)生长猪对米糠的常规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米糠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分别为65.07%、81.33%和65.81%,与田科雄等(200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Lekule等(2001)报道,米糠是一种非常规的能量饲料来源,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可以添加到30%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米糠中磷的含量最高可达到1.6%,而75%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这种饲料原料磷的污染可能性要远远高于玉米。澳大利亚Rivernia公司建议,仔猪日粮中米糠的最大添加量为10%,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米糠的最大添加量为15%,母猪日粮中米糠的最大添加量为20%。

     Chae等(2002)研究了在肉鸡日粮中添加5%米糠对0~6周肉鸡生产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肉鸡6周龄的末重别为1660g和1507g,饲料采食量分别为3323g和3121g,饲料转化率分别为2和2.07,差异不显著;对鸡肉的脂肪酸分析表明,C16:0脂肪酸的含量显著提高了7.99%,C18:3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降低了6.23%,其余脂肪酸差异不显著,从整体上讲,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了6.27%。Gallinger等(2004)研究了添加0%、10%、20%和40%米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饲喂40天,随着米糠添加水平的增加,肉鸡的体重显著降低,特别是米糠的添加量超过20%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米糠组肉鸡体重降低了7.55%,饲料转化率提高了8.7%。从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角度考虑,米糠在肉鸡日粮中的添加量以10%~20%为宜。澳大利亚Rivernia公司建议,米糠在肉鸡日粮中的最大添加量为15%。

3.3注意的问题

     由于米糠的脂肪尤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米糠中脂肪酶的活性较高,长期贮存容易导致脂肪变质。米糠在夏天容易氧化酸败和霉变,建议米糠在炎热季节的存放时间以不超过10天为宜。在添加米糠较多的饲料中添加较高水平的抗氧化剂,以防止米糠脂肪的氧化。使用米糠也要注意控制粗纤维的含量。建议饲料厂家按照GB10371-89米糠的标准,检测米糠的粗纤维、粗灰分的含量。建议饲料厂家不采购粗纤维含量超过8%,粗灰分含量超过10%,粗脂肪含量小于12%的米糠原料。
    
4碎米

     碎米是糙米在碾米机械加工精米过程中产生的破碎米粒,按粒形大小分为大碎米和小碎米。大碎米是指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不足正常整米2/3的碎粒;小碎米是指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米粒。限于现有的碾米技术,加工过程会产生10%左右的碎米。

4.1营养特点

     碎米的营养成分与大米基本相同,由表4可以看出,碎米的粗蛋白与玉米基本相当,甚至优于玉米;粗纤维的含量低于玉米;鸡代谢能值较玉米的高5.18%;碎米中淀粉的含量较高在75%左右,玉米中淀粉的含量在60%~65%左右,较玉米的淀粉含量高10%~15%;碎米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玉米中的含量。
     
4.2应用

     王伟(2012)用尼克红母鸡研究了碎米的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的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尼克红母鸡碎米的表观代谢能为14.4MJ/kg,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为56%。刘晓华等(2013)研究了玉米和碎米在北京鸭上的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碎米鸭的表观代谢能值为13.49MJ/kg,表观利用率为86.29%,玉米鸭的表观代谢能值为15MJ/kg,表观利用率为94.78%,碎米的代谢能值相当于玉米的90%;碎米粗蛋白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7%和54.63%,玉米粗蛋白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8.47%和55.2%,两者基本相当;从氨基酸利用率来看,碎米苏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消化率均明显高于玉米组。这表明,碎米的营养价值与玉米基本相当,甚至优于玉米,可以在家禽饲料中使用。

     与其他谷物日粮相比,大米含有较高的淀粉和较低的纤维,可以替代其他谷物如玉米使用在仔猪和生长猪日粮中,能提高回肠和整个肠道养分的消化率,且大肠细菌发酵的物质较少,对肠道健康有利。左家斌等(1999)研究了日粮中完全使用稻谷和碎米替代玉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期为74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普杂猪全程平均日增重591.55g,料重比3.31︰1;对照组普杂猪全程平均日增重为601.46g,料重比3.35︰1,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组较对照组多盈利21.78元。Che等(2012)研究在断奶仔猪(6kg)日粮中添加0%、50%、75%和100%大米替代玉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基本相当。热加工处理可以提高淀粉的糊化度,可能导致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Vi-cente等(2008)试验表明,与蒸汽加工处理的破碎玉米型日粮相比,蒸汽加工处理的破碎大米型日粮可使断奶仔猪的日增重由618g/d提高到672g/d;日增重由407g/d提高到456g/d,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而Mathews等(1999)研究表明,煮熟的大米组分能抑制小肠电解液的分泌,降低仔猪分泌性腹泻的发生率。

(北京市营养源 王继强,张波,张宝彤;北京桑普生物化学 李爱琴)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