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

发布时间:2014-07-25 21:33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猪场的不断发展,猪病毒性腹泻的危害呈逐年持续上升的趋势,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轮状病毒(RV);新发现的猪嵴病毒(PKV)和猪博卡病毒(PBoV)也与猪腹泻有关。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一旦发生,传播快、迅速波及全群,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给猪群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导致低日龄仔猪死亡率高,育肥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给生猪养殖带来极大的损失。此类传染病虽然病原和流行规律不同,但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致病机理相似。

1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

     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以及最新报道新发现的猪嵴病毒、猪博卡病毒,引起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特点是:腹泻于每年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多发,潮湿多雨天气高发,早春的寒冷季节易发,一般首次感染多呈暴发性流行,某些比较严重的猪场,呈区域性流行,传播速度较快,使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和呼气排出病毒,也可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以及车辆、用具,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其他猪只。各种日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可导致仔猪大批死亡,成年猪感染时可逐渐康复且几乎没有死亡,但可能形成僵猪。

2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2.1猪传染性肠胃炎

     大多数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和腹泻,哺乳仔猪发病严重,迅速脱水。本病潜伏期很短且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迅速蔓延全群,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死亡率可高达100%,耐过和自然痊愈的仔猪常因生长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有一些哺乳母猪与仔猪接触密切,反复感染,临床症状严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与腹泻严重。

2.2猪流行性腹泻

     此病类似于胃肠炎,但较缓和,死亡率为50%~100%,病猪起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迅速消瘦、脱水、精神沉郁、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低等特点。临床症状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临床症状越重,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4d内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可达50%~60%。成年猪仅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呕吐等临床症状,如无其他继发感染和护理得当,猪很少发生死亡。

2.3猪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1~5日龄无菌猪或断奶仔猪,并可导致严重腹泻,猪以精神委顿、厌食、体重减轻为特征,感染7日龄以内仔猪的死亡率极高,随着日龄增大,患猪死亡率降低。病猪被毛粗乱、无光泽,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变化不明显,呕吐,不愿走动,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迅速消瘦,重症者水样腹泻,呈水样或糊状较腥臭。产仔母猪体温、吃食、粪便均正常。

2.4猪嵴病毒感染

     猪嵴病毒(PKV)于2007年在匈牙利被首次鉴定。随后相继在中国、泰国、日本、韩国等国被鉴定,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有腹泻症状的猪群嵴病毒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表现症状与上述病毒相似,以新生仔猪最为严重,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体重下降及严重脱水,近年来亚洲国家报道最多,这些国家的研究者对具有腹泻症状的猪群Kobuviru阳性率进行了调查,其中中国、泰国、日本、韩国4个亚洲国家发现了该病毒在腹泻的猪群中,经RT-PCR检测,这4个国家的阳性率分别为30%、99%、45%和52%。研究表明,PKV与猪腹泻有关,在韩国表现腹泻症状的猪群普遍存在PKV感染,同时,PKV可能在胃肠炎致病作用中具有某种特定的作用。由于近年开始的猪腹泻疫情持续时间长、感染群体广、死亡率高,疫情还存在循环反复的情况,因此,有理由怀疑腹泻病原之间存在混合感染。

2.5猪博卡病毒感染

     猪博卡病毒于(PBoV)2009年首次由瑞典科研人员检出并鉴定。随后中国相继开展研究,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的猪场暴发了腹泻疫情,以新生仔猪最为严重,症状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体重下降及严重脱水,10日龄以下的仔猪症状最为严重,许多猪场的腹泻发病率达到100%,哺乳仔猪的死亡率接近100%。目前,对于导致此腹泻疫情的病原尚无定论,但已经证实,多种博卡病毒,包括人博卡病毒(HBoV)、牛博卡病毒(BPV)、犬细小病毒(CnMV)、大猩猩博卡病毒GBoV能够感染并且导致宿主发生急性腹泻。研究表明在发生腹泻猪的肠道内PBoV的感染非常普遍,在此基础上推断PBoV与目前的腹泻疫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目前的数据不足以证明PBoV是否为原发性病原,或者起到协同感染的作用,国内外关于PBoV在腹泻疫情中的流行状况的文献报道很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病理变化

3.1猪传染性肠胃炎

     主要病理变化在胃与小肠。哺乳仔猪的胃常胀满,滞留有未消化的凝乳块。3日龄的小猪中,约50%在胃横膈膜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胃底部黏膜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肠系膜充血、出血,淋巴结充血肿胀。实验室检查可见小肠薄膜脱落,绒毛变短萎缩,其病理变化见图1A。
       
3.2猪流行性腹泻(PED)

     剖检病死猪常见背部肌肉坏死。应激敏感性高的猪群发生PED时死亡率高,解剖猪的腹腔可以观察到小肠内充满液体,肠道内呈现大量黏样或水样粪便,肠体膨胀,小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水肿、淋巴结水肿,心脏扩张,内脏器官淤血。胃经常是空的,或者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其病理变化见图1B。

3.3猪轮状病毒感染

     猪轮状病毒感染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薄、半透明,内容物为水样液体,呈灰黄色或灰黑色,胃内一般可见充满凝乳块和乳汁。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黏膜充血、出血,绒毛萎缩、变形、脱落,上皮细胞脱落及上皮细胞质内空泡化,结肠内充满灰褐色水样物;肠系膜血管充血扩张、淋巴结充血、肿胀,呈紫红色;其他组织无明显病变,其病理变化见图1C。

3.4猪嵴病毒

     目前,关于猪嵴病毒单独感染的组织病理变化的相关报道很少,但与流行性腹泻的相关病理变化相似,同样主要引起猪腹泻。对其病理变化的了解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近年来开始的猪腹泻疫情持续时间长、感染群体广、死亡率高,疫情还存在循环反复的情况,因此,有理由怀疑腹泻病原之间存在混合感染,其病理变化见图2A。
       
3.5猪博卡病毒

     猪博卡病毒的病理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史须斌对疑是猪博卡病毒混合感染的6头猪剖检病变结果依次是:1)淋巴结水肿,肺脏轻微水肿,肾脏有白色坏死点,脑部表面毛细血管梗死;2)肝脏坏死、出血,脾脏边缘锯齿状,腹腔积液,肺脏红肿,肾脏萎缩;3)腹股沟淋巴结周边出血,肺部肉样变,肺灰黑坏死灶;4)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肺脏肉变;胸膜炎,腹膜炎,腹膜有拉丝;5)胸膜肺炎,绒毛心,腹膜炎,胸腔粘连,肺间隔有脓性坏死灶,腹腔粘连严重;6)腹部发青,心脏表面有一层纤维膜包裹;脾脏边缘黑色梗死,胸腹腔粘连,其病理变化见图2B。
       
4实验室诊断

     可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发病猪粪便液的pH(呈碱性的多为大肠杆菌疾病,呈酸性的多为病毒性腹泻)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一步实验室检验,仅仅依据临床、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很难做出诊断,必须依靠实验室技术才能确诊。目前,诊断方法有免疫电镜(IEM),免疫荧光(IF),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原位杂交技术(ISH),免疫组化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多重PCR检测技术,套式PCR检测方法,半巢式PCR方法检测,中和试验等方法能够非常准确地判断与区分各种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以便及时高效的加强该病的防控,其中IF和ELISA是较常用的,常见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普通PCR引物见表1。

5防治

     针对规模化猪场发生的主要病毒性腹泻疫情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从消毒措施、结合免疫预防与病发后隔离治疗着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5.1消毒措施

     规模化猪场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每周用强效菌毒杀星消毒1次,春季在饮水中添加1500倍稀释的强效菌毒杀星。也可选用5%~10%石灰乳、5%~10%漂白粉、2%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消毒场地。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发生和蔓延。在集约化条件下,必需实行“全进全出”。猪舍不应连续使用。至少需间隔3d以上,并进行全面而彻底地消毒,平时随时进行预防消毒工作。

5.2免疫预防

     对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猪病毒性腹泻大多数发病日龄小,发病急,病死率高,要预先预防,疫苗免疫接种是当前预防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手段,措施有: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使之产生足够的免疫抗体;怀孕母猪在产前5~6周和1周各肌注或鼻内接种1次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使哺乳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抗体,产生较好的被动免疫效果。对于最新发现的猪嵴病毒、博卡病毒相关疫苗正处于研究状态,有关疫苗研究的文献也少见报道,对于PBoV疫苗的研究表明:单抗对该病毒能产生治疗效果,McNairI等在2011年报告了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初步鉴定、制备和应用。

5.3隔离治疗

     及时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保守疗法:抗病毒消炎,强心补液,对大群猪可用口服补液盐预防因严重腹泻而造成的脱水(配方:每1000mL注射2.5%恩诺沙星1~8mL,灌服10mL藿香正气水;不能饮水的病仔猪,应静脉注射或腹腔内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酸中毒和脱水。限制饲喂,以减少胃肠功能负担,加快恢复。同时饲料中也可加入少量涩肠收敛剂如腐植酸钠等。曾有报道称以中药配方:肉桂20g、板蓝根20g、槐花l5g、大青叶30g、赤石脂20g.莨菪子10g、粉碎并混匀,1剂/d,小猪酌减,连服3d,效果显著。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李达,汤德元,李春燕,曾智勇,郝飞,刘建,王洪光)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