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从母猪福利角度评价饲养密度对猪行为和免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07-25 21:01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0引言
     就目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而言,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时代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要求进一步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但现代化饲养方式对动物福利的损害已现端倪,注重提高动物福利正日渐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尽管它要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限位栏饲养处在妊娠期的母猪,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欧盟一直备受争议,栏养能预防母猪相互攻击,但却限制了母猪的某些特定行为(例如较大范围游走)。多数学者认为,限位栏饲养与同圈共养的效果是等同的。但饲养专家研究发现,限位栏饲养会更多地表现口鼻面行为,而同圈饲养会更多地表现攻击行为,无论哪种饲养环境,母猪必需对各种环境应激做出生理应答,包括试图适应环境而表现的行为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变化。因为母猪和其他动物一样,在限制环境下会表现其行为规癖(或称定型行为),当母猪的生长环境改变时,为了适应新环境,母猪就必须策略性地对其行为规癖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调整,本文运用母猪行为和免疫的多种指标,对母猪所处的环境做出评价。各种环境刺激从本质上讲也都属于应激,通过分析圈养和栏饲母猪活动空间和采食空间对行为和免疫性状产生的影响,来确定饲养环境与母猪行为和免疫特性相关程度的高低,探讨如何将这种环境应激降低到最小,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动物福利。

1分析

     如何就饲养环境对妊娠母猪动物福利的影响做出适当而全面的评价,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因而形成的观点和结论亦有所不同。能体现饲养环境对妊娠母猪福利的影响涉及多方面,但归纳起来只有2方面,即行为方面和生理方面,后者主要指免疫和激素水平。这2方面,缺一不可,且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因为行为是动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结合界面,且这种关系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双重影响,母猪是否健康而舒适地生长,是否得到应有的动物福利,主要是通过其日常行为表现出来,而免疫状况和机体激素水平与动物的健康和福利息息相关,健康和福利状况下降又势必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这样,通过综合手段,对母猪的行为、生理等反应进行检测,如果达到对其生物学功能和适应能力评价的目的,那么同时就达到了对其福利状况的评价。妊娠母猪的饲养因素较为复杂,涉及栏圈类型(混群圈养和限位栏饲养)、占地空间、规模、组群结构等。凡能引起母猪生长应激的不利因素,均会改变母猪的行为和免疫的生理应答。

1.1占地空间对母猪行为方面的影响

     行为是动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结合界面,而母猪主要利用面部口鼻,以及视觉、味觉、嗅觉等相关感觉来探究其周围环境,这种行为是动物为了满足某一目的、或由于对环境的好奇而表现出的寻求或试探,是“欲求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46-58,它有时针对具体的事物或环境,有时只是动物所表现的一种反应,没有明显的目的。但对妊娠母猪而言,由于其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和精神压力都较高,对环境的改变就更加敏感,占地空间和地面状况的差异会导致母猪行为规癖(指重复次序相对不变的无功能行为,其发生与动物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改变,往往不自觉地表现出许多口鼻面行为。一些学者认为,有些口鼻面模式如进食前后的假咀嚼和啃咬畜栏等会影响行为表现149-155,特别是按行为规癖划分,可能预示着动物福利的减少。出现这类行为规癖是因为饲养空间不足或无法适应,同时是因为大脑应激神经肽增多,特别是促皮质素释放因子以及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多肽的升高。严格限制母猪的占地配额会使其口鼻面行为增多。有学者曾对占地空间2.3m2/头的圈养母猪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与正常母猪比较,除了表现较强的进食前、后口鼻面行为外,还表现较强的总口鼻面行为,且一昼夜内,表现口鼻面行为和站立的持续时间较长,次数较频繁,但躺地的次数较少,这是因为高度觉醒的状态阻碍了母猪的休息,表明母猪的探究行为增多了,这是其烦躁不安的表现,提示饲养者要降低饲养密度。不过也有人认为,既要使妊娠母猪得到充分休息和正常产仔,又不至于改变其行为规癖,那么占地空间应当适宜,否则母猪又会表现拱地行为。

1.2占地空间对母猪免疫方面的影响

     对应激原的应答能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这是所有动物适应和对抗不利环境的重要生理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被激活后,能促进促皮质素释放因子和皮质醇释放出来,能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受应激影响的所有生物机制。免疫系统是动物器官为抵御不利环境和感知威胁而发育形成的机制之一,这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急性应激可以抑制或增强免疫系统,但慢性应激只能抑制免疫系统,导致动物发病,成为影响动物福利的重要因素。血液皮质醇、白细胞数这2项是检测家畜免疫水平常用的生理参数,以前绝大多数研究显示,对栏养和圈养母猪而言,其血液皮质醇浓度、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尤其是后2者)这3方面均不存在差异。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若给予妊娠母猪充足的占地空间,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会降低,而血浆皮质醇会升高。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单纯用血液皮质醇浓度、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后2者之比来评价饲养环境对妊娠母猪福利的影响其实并不恰当。母猪的占地空间不同,则其具有的免疫应答就不同。无论栏养还是圈养,占地空间太小会使母猪产生生理应激,为了适宜这种环境,母猪需要建立一种生理稳态,更多地表现免疫反应而不是行为反应,免疫应答是动物对进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抗原物质所产生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一般是特异性的,研究表明,占地空间不足会刺激妊娠母猪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但对B细胞刺激较少。这是一种试图平衡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免疫应答,皮质醇会影响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因而能影响这种免疫应答产生的类型。占地空间不足还会刺激母猪大脑应激神经肽增多,特别是促皮质素释放因子,以及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多肽的增多。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占地空间与圈养母猪相当的情况下,栏养母猪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升高,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和淋巴细胞诱导脂多糖作用的应答出现增强,这些表现都是母猪遭受急性应激的标志,预示着母猪福利正在下降。提醒饲养者应尽力采取低密度的圈养,同时改进地面设施,如安装便利的乳头饮水器以及地面铺垫少量干净的垫草等,以满足母猪群居的天性,提高母猪福利。

2结论

     环境会影响妊娠母猪的行为和免疫应答,当母猪特定的行为规癖发生改变时,可能预示其福利状况的改变。研究发现,在母猪的福利状况及繁殖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它能以最小的生理代价去适应其生长环境,饲养密度会给其生长环境带来挑战,但为了适应和对抗环境应激,母猪能够进行自发而广泛的生理调节,这种涉及整个大脑和机体的非稳态机制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如果这种机制遭到破坏时,即由占地空间改变导致的环境刺激已经超出母猪的适应能力,母猪正常的行为和免疫机制就会失衡,猪只的福利状况就会受到威胁。

(山西省右玉县畜牧,邢杰;朔州职业技术,张建旺)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