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淡水鱼配合饲料高效配制及

发布时间:2014-07-15 17:34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鱼类摄食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不仅有利于扩大饲料的来源,降低饵料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提高生长速度和增肉率,缩短养殖周期,还能减少鱼病的发生。在养鱼过程中,科学配制饲料和采取科学的喂养方法,非常重要。笔者从营养价值、新鲜度、安全性及养殖效果4个方面阐述了淡水鱼配合饲料配制的考虑因素,并总结了饲料的配制方法及科学投喂技术,以期为淡水鱼养殖者提供科学参考。

1饲料配制考虑因素
    优质原料是配制出优质饲料的前提条件,因此,养殖户在自配饲料前,一定要把好原料采购关,本着质优价廉、货源稳定、运输方便的原则,按推荐配方采购已经粉碎好的预混料。
1.1营养价值
1.1.1蛋白质和氨基酸:对于蛋白质,主要看原料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的可消化利用率,单纯看蛋白质含量是不够的,必须结合该原料的蛋白质可消化利用率来评价较为合适,可选用的参数应该是单位可消化利用蛋白质的价格,即可消化利用蛋白性价比;其次,是看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效果,氨基酸的平衡效果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具有相对性,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计算养殖对象肌肉必需氨基酸与备选蛋白质原料中必需氨基酸的相关性,即饲料原料蛋白质中10种必需氨基酸与养殖对象肌肉中10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愈高则平衡性愈好,应该优先选择。
1.1.2能量值的大小:鱼类优先利用氨基酸作为能量来源,但氨基酸价格高;其次是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最后才是碳水化合物。因此,脂肪含量高的原料能量值高,可以优先选择,但要考虑脂肪的氧化酸败问题。
1.1.3特殊营养作用:如维生素、活菌体、粗纤维等,新鲜的细米糠除了脂肪能量值较高外,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肌醇等,是质优价廉的原料;菜籽粕、棉籽粕含有胆碱、膨化大豆、菜籽等含有丰富的磷脂,均可以被鱼类利用。
1.2新鲜度原料新鲜度是影响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玉米、小麦等作为活的植物种子,具有很好的新鲜度,可以贮存,而玉米粉、小麦粉保存一段时间后,其新鲜度会显著下降,养殖效果会降低。大豆、菜籽也是活的植物种子,其蛋白质、油脂具有较好的新鲜度,可以达到较好的养殖效果;而一旦粉碎并存放一定时期后其新鲜度显著下降,油脂也容易氧化,其养殖效果也会显著下降。就油脂而言,大豆、菜籽、米糠等油脂原料中油脂的稳定性要显著高于豆油、菜子油、米糠油,其养殖效果也要好得多。新鲜鱼粉与存放一定时期的鱼粉比较,虽然营养指标没有什么变化,但养殖效果会有显著差异。鉴定原料新鲜度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用嘴尝、用鼻子闻,通过感官进行鉴定。感官鉴定除了可以鉴定其新鲜度外,还可以判别原料是否有掺假的嫌疑。每种原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味道,通过嘴尝、鼻子闻和眼睛看,基本可以确定原料的新鲜程度,并通过是否有异味及异物基本可以判定是否变质或掺有其他物质。
1.3安全性水产饲料原料不安全因素包括原料残留的毒素、原料污染、原料掺假带来有毒物质等。常规饲料如菜籽粕、棉籽粕、豆粕等一般是较为安全的,但如果受到污染包括生物污染等就有可能发生质量变化,产生有毒物质。此外,就是可能的掺假物质带来的毒性。对于非常规饲料原料,如各类食品加工副产物、药物加工残渣等,如一些发酵副产物、抗生素药渣,单从粗蛋白看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但通常有部分药物残留,有些副产物是在药物提取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有毒物质,对该类原料在选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就目前的情况看,饲料原料掺假的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蛋白质原料掺假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涉及掺假的原料种类也较为普遍,以前主要是蛋白质原料,目前,包括次粉、细米糠、面粉、菜籽粕、棉籽粕等都有掺假的情况。掺假物质种类也非常多,如化工产品、泥土、石粉、低质或劣质饲料等是掺假的主要原料,更为可怕的是在饲料原料中掺入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1.4养殖效果决定原料在配方中使用量的关键性综合因素是不同原料的使用限量以及实际养殖效果。例如,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棉籽粕等量替代豆粕可以取得同样的养殖效果,对部分鱼类其养殖效果还以棉籽粕好于豆粕,而豆粕的价格要比棉籽粕高700~800元/t,这样,棉籽粕与豆粕比较,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饲料配制技术
2.1确定鱼饲料的配方不同食性的鱼类,其营养需求也各不相同,如肉食性鱼类的饲料一般需要蛋白质含量达40%以上,而草食鱼类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2%~27%,鲤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青鱼饲料中脂肪的添加量为3%~8%,草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为3.6%,罗非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为6.2%左右。所以要使鱼类生长快,饲料成本低,配方的选择必须合理。
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的配合饲料配方有:
①青鱼配合饲料:鱼粉35%,豆饼47.5%,大麦15%,酵母1%,矿物质1.5%,另加少量复合维生素。
②草鱼配合饲料:米糠40%,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
③鲤鱼配合饲料:贝粉5%,鱼粉30%,豆饼15%,麸皮40%,大麦10%,添加适量复合维生素、无机盐、赖氨酸、蛋氨酸。
2.2配合饲料的配制(以草鱼配合饲料为例)配制饲料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备料、混合、制粒等过程。
2.2.1备料:配制100kg草鱼配合饲料为例,按配方分别称取米糠40kg,麸皮38kg,豆饼10kg,鱼粉10kg,酵母粉10kg,同时要清除混合在其中的一些对鱼类生长有害及对加工设备运转有损害的杂物。
2.2.2混合:准备好原料后,应按科学饲料配方的各种成分,将米糠、鱼粉、豆饼、麦麸等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充分搅拌,使其变成整体均匀的粉状饲料。
2.2.3制粒:最后一道工序是加水制粒成型。颗粒饲料的粒径应由鱼类口裂宽度来确定,要求饲料的粒径应小于该种鱼类口裂宽度的1/2。注意水分的添加量随季节、气候不同而不同。在湿度较大的天气,原料本身含水量大,制粒时,可适当减少加水量;湿度较小的天气则可适当多加水。总的原则是:在加水后,将混料手捏成团,放手即散。
2.3注意事项由于混合后的饲料不易长期保存,自配的饲料应遵循随配随用的原则,一次不要配得过多。一般情况下每隔3~5d配1次。存放饲料的室内要通风透光干燥,并要防止污染,存放地点和包装饲料用具一定要干净、无毒,切忌老鼠乱拉乱咬或与农药、化肥等存放在一起。

3配合饲料的投喂
    饲料投喂是养鱼的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没能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不讲究投喂的方法,导致养鱼生产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因此,掌握科学的饲料投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喂鱼要根据不同鱼类及同种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投喂方法。特别要根据所养殖的鱼类和其生活水层的不同以及摄食特性与方式的差异,投喂不同配方的配合饲料。
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每天投喂量占鱼体总重量的1%~2%,但这时也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保证饲料适口、营养均衡。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要加大投喂量,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要避免剩料,且需随时调节水质,防止污染。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类继续生长,仍可加大投喂,日投喂量约占鱼类总体重的2%~3%。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类食量日渐减少,但在晴好天气时,仍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的肥满度。
另外,还需要把握鱼的吃食时间。按照常规标准投喂一定数量的饲料后,鱼类吃食时间不足2h,说明投饲不足,应适当增多。如果经过较长时间正规投喂,鱼类吃食时间突然减短至2h,说明鱼体已增重,应调整投喂标准。

4科学投饲技术
    在养鱼过程中,科学投饲可以促进鱼体生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科学投饲概括起来有2点:驯化投喂和“四定”投饵。
4.1驯化投喂就是投喂配合饲料时,在投饵前5min用同一频率的音响,如敲击饲料桶的声音,对鱼类进行驯化,时间5~10d。具体方法是:先停食1d,然后在第2天喂食,先将一瓢颗粒饲料慢慢地呈扇形撒放在水中,力求饲料同时到达水面,分布范围要小,第2次仍以同样的方法投料,2次投料时间相隔5min左右,保持此频率不变,驯化1.5h;第3天重复头1天的动作,驯化1h;第4天以后每天保持1h的驯化时间,直到鱼类全部上浮到水面抢食,饲料在水表层20cm的深度内全部吃完并养成在水面争食的习惯为止。在驯化投喂过程中,注意掌握好“慢—快—慢”的节奏和“少—多—少”的投喂量。
4.2“四定”投饵就是定点、定时、定量和定质。
①“定点”,是指选在饵料台上进行投喂。最好在池塘中间离池埂3~4m处搭设好饵料台,每亩池塘搭建1~2个,以便定点投喂。
②“定时”,是指选择每天溶氧较高的时段,根据水温情况定时投喂,当水温在20℃以下时,每天投喂1次,时间在9:00或16:00;当水温在20~25℃时,每天投喂2次,在8:00及17:00;当水温在25℃~30℃时,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8:00、14:00和18:00;当水温在30℃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选在9:00。
③“定量”,是根据池塘条件及鱼类品种、规格、重量等确定日投喂量,每次投饵以80%~85%的鱼群食后游走为准。
④“定质”,是指以蛋白质含量作为衡量鱼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应保障鱼体有充足的摄食量。对于同一种鱼类,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可适当减少投喂量,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就应增加投喂量。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