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继而引导林下养殖业的发展。地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处于月亮山、雷公山腹地的中国“水晶葡萄之乡”三都水族自治县,葡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林下养鸡业开始发展,现对葡萄林下养鸡养殖技术进行探讨。
1品种选择
林下养鸡饲养管理条件不高,因此,所养殖鸡的品种要求适应性较强、耐粗饲及抗病力强等。最适宜养殖的品种,首选为地方土鸡,其次是地方杂交鸡,再次是良种蛋鸡,一般不宜养殖大型肉鸡。土鸡体型小巧,反应灵敏,活泼好动,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土鸡耐粗饲,抗病力强,勤于觅食,适宜放养。另外,土鸡风味佳、香味浓郁、肉质鲜美,符合大众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和要求。
2场地规划及选址
用于养鸡的葡萄园要求地势高燥,通风光照良好,交通便利。葡萄园四周需要围要起铁丝围网,通往园外的下水道口也要用围网阻拦,防止鸡走出。结合园内主干道和生产用房,将园子最少隔断为2个养殖区域,以便轮牧。为了给鸡提供充足、优质的青草,可适当种植蔬菜和牧草。养鸡规模必须根据葡萄地面积大小合理确定,一般每亩地养鸡30只左右为佳。密度过大,则不利于葡萄地日常管理,也会造成鸡粪自然净化困难,造成环境污染;密度过小,则会削弱葡萄地的利用效率。
3饲养管理
3.1雏鸡
适期育雏。利用葡萄园内的附属生产用房作为保温育雏用,用红外灯作为热源,雏鸡在育雏室的时间不能少于30日,期间必须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做好消毒灭源工作,温度从1日龄的36℃降到30日龄22℃,湿度从1日龄75%降到30日龄55%。脱温需要一个过渡时间,此时还需圈养大约一周左右,密度大些比较保暖,慢慢再放出去,适应环境温度。
3.2大鸡饲养
3.2.1设置鸡舍及避雨设施
根据饲喂土鸡数量的合理布置、搭建一定数量的凉棚,供土鸡风天避风、雨天防淋、休息等用。凉棚的位置可根据葡萄地的山坡走势和地理特点,建在风小、朝阳的地方。同时,配置一定的移动鸡舍,与凉棚搭配使用,一般移动鸡舍每节长1.5m、宽1m、高1m,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制作。
3.2.2养鸡的密度
雏鸡15日龄前,白天放养密度每亩约为200羽,16日龄到30日龄时密度为每亩约100羽,30日龄后的放养密度为每亩25~35羽,轮流放牧周期15d左右。针对蛋鸡,有条件的可建一座笼养式鸡舍,进入冬季时把土鸡放入笼中饲养,保持舍内温度,使土鸡在冬天能持续产蛋。提高产蛋土鸡在冬天的产蛋率,提高生产水平。
3.2.3补饲
30日龄前喂全价料,30日龄后逐步转换为喂食玉米粒。在葡萄园内种植蔬菜和牧草以便进行轮牧,放牧时需要适当补饲玉米,以增强鸡的生长。
3.2.4消毒和防疫
一般情况下,土鸡具有疾病少、耐粗饲的特点。但因土鸡的饲养周期较长,加上长期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有时喷施农药也易引起土鸡农药中毒,故散养鸡的防疫不容忽视,除加强日常管理外,还应严格消毒。最后,在需要对果园进行喷施农药防除病虫害时,一定要进行隔离鸡群一周以上,以免鸡群受到药物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