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毒种类较多,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细小病毒、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等,每年秋季到次年初春是该病的多发季节,一旦爆发,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3种,多在寒冷季节易爆发,各年龄猪均感染,尤其对仔猪危害严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引起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防疫消毒加重等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
该病从11月至次年4月多发,潮湿多雨天气高发,冬春寒冷季节易发。流行的主要形式分为爆发性和区域性两种,猪场首次感染多呈爆发性流行。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粪、呕吐物、乳汁、鼻液和呼吸道排毒,污染饮水、空气、土壤、车辆及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他猪,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但感染的病毒种类有差别:成年猪多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病毒;60日龄以内的仔猪则3种病毒均易感,10日龄以内的仔猪易感且死亡率高;后备猪、妊娠母猪、吮乳猪易感,但症状较轻。该病可造成猪免疫力降低,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疫病,生长发育缓慢,耐过猪形成僵猪,整齐度差,出栏延迟。泌乳猪感染后表现高度体弱、泌乳停止、食欲不振等。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体重迅速减轻,部分造成脱水死亡。2周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1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低温下可长期存活,秋冬季天气骤变时诱发本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潜伏期短,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以7-10日龄仔猪多发。症状为呕吐、严重腹泻,粪中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死亡率高(接近100%)。随着猪年龄的增加,死亡率逐渐下降,成年猪可自然康复,但猪体消瘦,虚弱,部分病愈后成为僵猪。成年猪普遍厌食,个别呕吐,腹泻严重者粪呈水样喷射状。泌乳母猪发病较重,体温升高、厌食、呕吐、腹泻、泌乳停止。
2.2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为特征,仔猪出生2天后腹泻、脱水、迅速死亡。该病呈地方流行性,各种猪均可感染。1-5日龄吮乳仔猪感染率最高;育肥猪、架子猪发病率稍低,特点是剧烈腹泻、呈喷射状,肛门失禁,排灰白色、黄绿色、内有气泡、水样稀粪。
2.3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消化道,随粪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垫草等。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能在猪群间反复感染。吮乳仔猪易感,病初精神委靡,厌食,随后出现下痢,粪暗黑色或黄白色、有腥臭味。个别出现呕吐,病猪消瘦,脱水、死亡率较低,但感染率较高,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为50%~80%),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
3治疗
对病毒性腹泻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控制继发感染、及时补液、防止脱水等措施。
3.1补液强心疗法
由腹泻引起的脱水多为混合性脱水,强心补液是重要的治疗措施,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电解质、防止酸中毒,调节畜体内环境平衡。对被毛粗乱、皮肤干燥、眼眶下陷的仔猪要及时补液,可静脉或腹腔内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还可用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g、氯化钾5g、小苏打2g、葡萄糖20g,加温开水1000mL溶解),自由饮服,以缓解酸中毒和脱水。
3.2抗菌药物清肠制酵疗法
可尽快清除胃肠道内的毒素、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质,防止继发感染。常用的药物有鱼石脂、大蒜酊和药用活性炭。有条件的猪场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无条件者则可用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土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肠道抗菌药物进行注射和内服,对预防继发感染有一定作用。
3.3中药疗法
党参20g,茯苓20g,车前子15g,白术15g,黄连10g,砂仁20g,桔梗15g,薏苡仁30g,山药15g,陈皮10g,板蓝根20g,苦参10g,炙甘草15g,谷米90g(炒黄)。水煎取汁,候温灌服,25日龄以内仔猪每7只1剂,每只每次30mL,2次/天,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灌服,连用3天。
4典型病例
2011年10月24日,灵台县邵寨镇三联村一小型猪场(存栏162头)从毗邻的陕西某地购进32日龄仔猪42头,当时场内还有3-10日龄仔猪63头。到场后第3天有4头仔猪出现精神不振、厌食、呕吐、排灰白及黄绿色内有气泡的水样稀粪等症状,第5天增至18头,并引起场内原有的26头仔猪发病,病情不断加剧,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猪传染性胃肠炎,采集血清、肠黏膜和胃内容物送灵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确诊为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混合感染。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有效控制了病情,效果良好。
5小结
5.1防控该病要做到饲料营养全面,饮水清洁,光照充足,室内通风、保暖,密度适宜,空气新鲜,勤打扫,常消毒,使猪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固定饲养员和用具,杜绝闲杂人员入场。
5.2从外场调购种猪时,要严格防疫,并隔离观察,抗体监测符合要求,确定无疫病时方可调入。对场内各阶段的猪群不能混群饲养,每一阶段猪群转出后,要对圈舍彻底清扫、消毒,一般用3%的烧碱溶液、0.5%百毒杀溶液喷雾消毒后,再进新一批猪。不在猪舍内养猫、犬等其他畜禽,并做好灭鼠工作。
5.3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都有相应的疫苗预防,按程序适时免疫,能收到良好的防疫效果。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后海穴注射,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接种4mL(可保护仔猪),10-50kg体重仔猪2mL,50kg以上4mL,接种后1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于产前20-30天后海穴注射2mL,仔猪可通过吮乳获得保护,对受威胁的猪可进行主动免疫,1-2日龄初生仔猪可滴鼻或后海穴注射0.5mL,10-25kg猪1mL,25kg以上猪2mL,5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