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母猪哺乳期:初乳与常乳质量

发布时间:2014-06-30 17:25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猪场的收益主要由母猪和仔猪生产成绩决定。母猪的生产成绩通过窝产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断奶窝重和每年分娩窝数来体现。一方面,仔猪断奶成绩受母猪泌乳量的影响,乳汁的质量决定了断奶重、断奶存活率;另一方面,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决定了上市时间或配种体重。母猪泌乳期间,20%~30%的仔猪死亡与营养缺乏有关,在死亡仔猪中20%~50%是由母猪压死引起(Fahmy和Benard,1971),而压死的部分仔猪也是由营养不良引起活力低下所致。因此,为了确保仔猪摄入足够的营养,母猪必须分泌足量的乳汁。基于母乳质量对仔猪成活率、免疫力和断奶前生长速度的影响,了解乳汁质量显得特别重要。只有了解了影响乳汁质量的因素才能使管理得到系统改进,从而提高乳汁质量,最终使仔猪成活率、日增重达到最大化。

1  母猪初乳

    初乳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分娩后最初几天生成,是富含高消化率的营养成分,是影响初生仔猪成活率关键因素(Pigsite,2008)。分娩后几小时,初乳成分变化极大,很快变成常乳。研究表明,初乳中含有促进仔猪大脑、心脏、胰脏、肝脏、肾脏和未成熟肠道等器官发育的天然生长因子。仔猪胃肠道在分娩后前2周发育很快,尤其在分娩后24h以内。这些快速变化由初乳中的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和激素(胰岛素、瘦素)激活(Xu.等,2002)。刚出生的仔猪,体内抗体很少,完全依赖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从而对抗细菌和病毒的侵入。仔猪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集中在空肠和回肠近端的2/3处,出生后4h摄入量逐渐增加,8~12h后达到最大,之后又开始减小(Szeky等,1979)。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初乳,在免疫球蛋白吸收率降低前获得更多的免疫保护。同时,初生仔猪能量储备很低,初乳肩负着提供能量和被动免疫两项任务。早期仔猪死亡主要原因包括活力下低(分娩时缺氧导致)、体温低及初乳摄入不足(Malmkvist等,2006)。由此来看,泌乳早期尽快让仔猪吃到足够的初乳是确保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2  影响母猪初乳品质的因素

    母猪初乳量的变异性很大,影响因素还不是很清楚。在提供清洁饮水的同时,减少母猪分娩应激,可提高泌乳量。母猪胎次对初乳泌乳量的影响较小,第2、3胎的泌乳量比初产、高胎次的泌乳量略高(Devillers等,2007)。窝产仔数、初生窝重不同的母猪初乳量也相似(Quensel,2011)。但是,对于3~5胎的母猪,分娩时间长的初乳量比分娩时间短的低,死胎数多的母猪初乳量也较低。这暗示如果母猪分娩时应激过大,就会减少初乳量,随后仔猪初乳摄入量就会不足。妊娠后期可以通过营养措施来调控乳腺发育。妊娠期过度采食,会导致乳腺细胞脂肪沉积多,从而对乳腺发育带来负面影响(FarmerandSorensen,2001)。妊娠最后2周饲喂含发酵土豆粉的日粮,母猪初乳量增加20%(Quensel,2011)。妊娠期最后2周饲喂量的急剧降低(3.4kg/dvs.1.0kg/d)会提高初乳乳脂含量(6.0vs.7.3%,Goransson,1990),但采食量的轻微降低对乳脂含量没有影响(Mahan,1998)。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初乳乳脂、乳糖含量和IGF-I水平(Boydetal.,1981Coffeyetal.,1982;Jacksonetal.,1995;Christonetal.,1999Heoetal.,2008)。泌乳量的变化与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量有关。高温环境下,母猪会通过减少采食量来调节热量的产生,降低采食量,从而引起泌乳量下降。

    初乳成分的不同也与母猪品种有关。杜洛克母猪初乳中蛋白和IGF-I的水平较长白猪高。与欧洲白猪相比,梅山猪初乳乳脂较高,乳糖较低。初乳脂肪酸组成受日粮脂肪水平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更明显(Christon等,1999)。总体来讲,初乳中脂肪酸组成会反应出日粮脂肪源类型和水平。泌乳期饲喂含共轭亚油酸(CLA)日粮的母猪,初乳乳糖更高。日粮添加共轭亚油酸可以提高初乳IgG水平,从而改善仔猪的免疫力(Bontempo等,2004)。妊娠期日粮粗蛋白水平从16%降到13%不会影响初乳乳脂的含量(Mahan,1998)。King等(1996)也报道整个妊娠期日粮粗蛋白水平高度限制(8%vs.18%)也不会影响初乳成分,包括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也不受影响。研究表明,妊娠后期赖氨酸摄入高于NRC推荐水平(6.0g/kgvs.8.0g/kg)会提高初乳固体成分和乳蛋白水平,而能量的摄入对乳成分影响不大(Heo等,2008;Yang等,2008)。汉普夏母猪、长白×大白母猪初乳IgA水平较高,而纯种长白、大白猪初乳IgA水平较低。妊娠后期母猪日粮补充甘露寡糖(MOS)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组成有利(Newman,2001;Q'Quinn等,2001)。Newman等(2001)报道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可提高初乳IgM水平,而对IgG和IgA没有影响。但是,Q'Quinn等(2001)报道初乳IgG、IgA、IgM水平提高后,IgG对甘露寡糖处理的反应尤其明显。还有研究认为妊娠后期饲喂发酵液能提高初乳IgG和IgA水平,对IgM水平、乳总蛋白没有影响(Demeckova等,2003)。

    初生仔猪的营养依赖初乳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转运。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的维生素E对初乳成分影响很大(Hankansson等,2001),妊娠期提高日粮维生素E水平或妊娠100~107d注射维生素E可提高初乳中维生素E的水平。日粮补充维生素A也有着相似的规律。然而,妊娠后期补充维生素C对初乳中维生素C水平没有影响。乳中钙、磷水平也不受日粮钙、磷水平的影响,对铁、铜、锌元素也是如此。妊娠后期用有机硒替代无机硒不影响初乳IgG水平(Quesnel等,2008)。部分研究表明,妊娠期日粮中提高维生素A、维生素C或维生素E的水平会提高乳猪血清中IgG水平,但这样的改变是通过改善仔猪对IgG的消化吸收率而实现,而并不改变初乳IgG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初乳中IgA、IgG水平也受季节的影响。春、夏、秋季母猪初乳IgA水平降低,冬季升高。春季IgG水平升高,夏、秋季降低。高温季节时,母猪初乳中IgG水平降低,而寒冷季节时,仔猪IgG的吸收率会提高(Bate和Hacker,1985)。

3  影响常乳质量的因素

    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母猪泌乳行为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分娩体重、体成分、窝产仔数和泌乳量的不同。克里奥尔猪泌乳量低决定了其生产力水平低,泌乳量的低下导致仔猪断奶重低。Kanis等(1990)发现,仔猪交叉寄养后,梅山母猪因泌乳量低所带仔猪更轻,荷兰母猪所带仔猪相对较重。哺乳期仔猪营养需求与初生重有关,初生重越大,能吮吸获得的母乳就越多。Gourdine等(2006)研究发现,母猪品种的不同不会影响体重损失,但克里奥尔猪背膘损失会是大白猪的2倍,提示克里奥尔猪体脂肪动员更快。由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品种对仔猪日增重的影响主要与泌乳量有关。Gourdine等(2006)报道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克里奥尔母猪不像大白猪敏感,饲喂量平稳,耐热性更好。这说明高瘦肉型猪比中等瘦肉型猪对热应激更敏感。年龄、胎次、泌乳阶段都是影响泌乳量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胎次是决定常乳泌乳量的重要因素。初产母猪泌乳量只有经产母猪的75%~78%。因为初产母猪平均仔猪初生重小于经产母猪,小的初生重促使初产母猪产生低的泌乳量。如果带仔数、仔猪大小一定,那么第一胎及以后胎次母猪的泌乳量也是一定的。

    乳汁从乳腺中移出对维持泌乳很重要。个体重大的仔猪对乳头刺激更强烈,致使更多的血流入乳腺,给乳腺带来更多的催乳素(Fraser,1984)。加大对乳腺的刺激也会增加其他激素如促乳素的分泌。分娩后前2d,母猪放乳间隔大约是35min,随后放乳间隔会在30~70min。延长母猪放乳频率会使每次泌乳量增加,但总日泌乳量降低。有趣的是,泌乳量并不由乳腺细胞泌乳速度决定,而与乳泡体积和完全排空的频率有关。哺乳频率越高,泌乳量也越高,乳腺发育也就越好。在噪音环境下,仔猪吮吸乳头的刺激减小,母猪泌乳量降低。泌乳早期,仔猪吸奶声的录音连续播放会提高母猪泌乳频率。

    在热带气候,猪的生活环境温度较高,会给猪的生产成绩带来负面影响,对泌乳母猪尤其明显。与低温环境相比,高温环境下的猪采食量降低,体重损失增加背膘厚减少,生活习性也会改变。Black等(1993)报道高温环境下的母猪会动员体储存来保证泌乳量。高热环境下猪只甲状腺活动减少,血清中甲状腺素相应减少,伴随着新陈代谢和泌乳量的降低。已发现高温环境下(30℃)母猪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比舒适环境下(20℃)高。这说明在高热环境下,减少甲状腺活动是降低产热的有效方法。甲状腺激素的降低会减少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循环,降低乳腺的代谢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泌乳母猪在高温环境下乳脂浓度会降低。也有研究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泌乳母猪乳合成速率降低。与低温环境相比(19~33℃),高温环境下的母猪(27~40℃)肝脏重量、背膘损失增加,采食量减少,乳成分也发生变化。

    泌乳量的大小也与体内促乳素水平有关。在绵羊、山羊、牛上发现,增加光照时间会提高促乳素的水平。8~16h的光照时间会提高母猪的泌乳量。这可能与促乳素水平提高或泌乳频率随着光照增加有关。研究发现泌乳12~28d注射重组的猪生长激素可提高泌乳量。Dubreuil等(1990)报道在泌乳期注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生长激素的释放,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会激发甲状腺素和催乳素的释放。然而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催乳素的提高并不能改善母猪泌乳量。

4  结论

    母猪初乳和常乳泌乳量受窝仔数、仔猪初生重、母猪胎次、品种、激素水平、分娩应激和营养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母猪初乳成分不同。约20%~30%早期因营养缺乏而死亡的仔猪,可通过分娩后保温、尽早让其吮吸足量的初乳来降低死亡比例。

5  启示

    猪场的盈利依赖于猪种的正确选择和良好的生产体系。妊娠和分娩阶段的饲养管理对母猪尤其重要,分娩时需确保仔猪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到足够的初乳,从而提高成活率。妊娠和泌乳期的营养将影响仔猪初生重、窝产仔数及断奶重。断奶时母猪体况将影响断奶后发情间隔天数、配种母猪数和后续产仔数等。泌乳期母猪营养不足会使泌乳量、窝断奶重降低,这些都将导致种母猪尽早被淘汰。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