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晚上好:
我首先代表 滨州畜牧界同仁对各位专家亲临今天研讨会表示衷心感谢!下面简要汇报一下我市肉牛产业发展优势与发展规划,请予评议。
一、我市具备牛业大发展的优势
(一)政府重视,畜牧业战略地位提升。 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草畜产业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了建设“畜牧滨州”、“草业滨州”的发展目标。 2000 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百万亩牧草开发与利用战略, 2003 年制定了北带建设《草畜乳一体化发展规划》, 2007 年提出了“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发展规划; 2009 年出台的《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六项发展畜牧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和措施,《滨州市肉牛振兴工程》明确了肉牛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以上这些文件都是指导全市畜牧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振兴滨州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养殖传统深厚,发展模式特色鲜明 。 滨州市养牛历史悠久,广大群众素有养牛的传统习惯。在新的养殖形势下,我市探索的合作社发展模式以及 “春天赊牛,秋冬还账,赊瘦还肥,赊小还大”的回汉合作模式,实现了 生产方式快速转变,以 牛业为主的草食畜膨胀发展,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品种资源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 经过当地群众长期的辛勤培育,形成了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等优良地方品种,其中渤海黑牛肉品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总量达 95.11% ,高于国内外其他肉牛品种;大理石花纹明显,色泽鲜艳,质量可与世界顶尖的日本和牛牛肉相媲美。目前国内高档牛肉潜在消费市场非常大,市场上高档产品始终处于高价难求的状况。
(四)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发展有保障。 滨州市土地宽满,气候环境条件优越,饲草饲料较为丰富。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 46.6 万公顷,宜牧荒草地 12 万公顷。传统农业以粮棉种植为主,年产粮食 257 万吨,可提供饲料用粮 100 万吨,作物秸秆 300 万吨。此外,无棣、沾化拥有丰富的优质贝壳资源,邹平的麦饭石储量达 2 亿多吨,是饲养业不可或缺的矿物质饲料。
(五)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产品质量可靠。 全市牛羊加工企业 31 家,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达 90.7 万头, 主要生产屠宰分割、肥牛等近百个品种的产品,肉牛屠宰加工已经成为主导产业,一直稳居华北地级市首位 ,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牛羊加工业示范基地”。 同时取得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1 项, 全国十大“优秀牛肉品牌” 2 项,中国名牌 1 项,省名牌 4 项,绿色认证 4 项,无公害认证 5 项,成为滨州肉牛提升竞争力、开拓市场的航母。
(六)黄河三角洲开发机遇千载难逢。 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 100 万头肉牛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建设。滨州作为黄三角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将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此外,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正在科学谋划,强力推进。
农业部和省政府已将我市 7 个县区列为全国、全省的牛羊优势产业区,我市是全省实施肉牛振兴工程的主战场,出台了《滨州市肉牛振兴规划》,必将对提升我市肉牛产业层次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存在的问题
(一)肉牛饲养成本提高,比较效益偏低。 尽管肉牛销售价格稳中有升,但肉牛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比较效益低,投入产出比远不如饲养肉鸡、肉鸭。特别是母牛养殖效益更低,致使母牛养殖量逐年减少,可供育肥的犊牛自给不足,导致屠宰加工企业牛源紧张。
(二)养牛用途发生变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 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农村对役用牛的依赖性越来越低,农村散养数量正在减少。受资金、效益、场地等诸多因素影响,肉牛规模饲养发展较慢,养牛生产不能适应市场对牛肉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养殖方式落后,高档牛肉少。一是养殖方式 传统、管理粗放,缺少高档肉牛生产的技术规程与组织机制,养殖效益偏低;二是我市肉牛引进品种多,几乎世界知名肉牛品种的杂交后代都能见到,但还未形成向日本和牛、安格斯等占主导地位的专门化肉牛品种,产肉性能、生长速度、转化率等方面都不理想;三是无序杂交致使地方良种保种形势严峻,生产高档肉牛的优良遗传性状正在逐渐消失,不利于组织高档牛肉生产。
(四)肉牛产业链条中利益分配不均衡。 肉牛产业链条包括繁育、养殖、运销、屠宰、深加工等各个环节,高利益环节在链条的末端部分,屠宰、深加工利润最高,而肉牛产业发展最基础—可繁母牛养殖利润最低,肉牛育肥效益也不是很高。
三、肉牛产业发展展望
未来几年,我市将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实施肉牛振兴工程的机遇,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现代肉牛业发展理念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肉牛振兴这一主题,健全完善“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产业开发、饲草供应、质量安全”五项体系,抓好“品种改良、母牛饲养、规模育肥、品牌打造”四个环节,推动肉牛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建立起整体协调、产业链条完善、循环再生的现代肉牛业生产体系,全力打造滨州市现代肉牛产业示范区,实现肉牛产业全面振兴。具体目标是: 2015 年存栏 80 万头,其中能繁母牛 30 万头,出栏 70 万头。优质肉牛出栏由现在的 30 %提高到 50 %以上,肉牛平均胴体重由 150 公斤 提高到 165 公斤 。“三品认证”企业达到 15 家,高档肉牛产量占到生产总量的 15 %,创建山东名牌 10 个,中国名牌 3 个。
在区域布局上, 以黄河以北养牛基础较好、土地面积宽广、饲草资源丰富的阳信、无棣、沾化、惠民等四县区为重点发展区,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稳固的大型肉牛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形成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肉牛产业带和高效肉牛产业开发体系。
在工作重点上, 按照“品种改良打基础,母牛饲养育牛源,规模育肥建基地,产业开发创品牌”的原则,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加快品种保护与改良。 良种是产业提质增效的保障,保护 遗传资源是功在当今、造福子孙的大事。 我市采取的是“保种+改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对现有冷配站点进行改造,健全完善冻精改良网络;对良种母牛进行普查、登记、建档,建立良种母牛登记数据库,加强母本选育;着力搞好渤海黑牛本品种选育和新品系开发,在无棣、沾化两县各建设 1 处渤海黑牛原种场;采用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选育出优良渤海黑牛核心群;有计划引进日本和牛、安格斯牛等外血导入杂交、横交固定,培育肉用型渤海黑牛新品系。
二是扩增优质母牛饲养数量。 牛源培育需要完善科学的产业链合作模式。我市将 继续 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合作社,采取“分户饲养、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建立自己的基础母牛养殖基地,分户饲养基础母牛,回收犊牛,集中育肥。 2015 年在阳信、无棣等 4 县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村 80 个。发展适度规模的母牛养殖户,引导和扶持农户建设存栏 30 - 50 头的养殖场, 2015 年全市优质可繁母牛达到 30 万头。
三是强力发展规模育肥。 充分发挥肉牛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鼓励其在周边区域发展适度规模的肉牛育肥场。 2015 年累计新建出栏 1000 头以上的规模场 150 个;鼓励阳信广富、鑫源、惠民顺风等屠宰加工企业建设规模养殖场, 2015 年年出栏 3000 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化饲养场达到 80 个。
四是实施品牌开发战略。 要实现畜牧业的高效,就必须立足资源优势,“抓特色、创品牌”。我市将首先 抓好地方品牌培育。 发挥畜种资源, 借鉴先进运作模式, 以无棣华兴公司为依托建设 10 万头渤海黑牛繁育基地, 围绕渤海黑牛搞好品牌开发。二抓品牌提升。 以现有 31 家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企业为基础,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迅速扩张生产规模,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牛肉精深加工企业,不断优化肉牛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以上汇报是我市肉牛业发展的情况,恳请各位专家为滨州肉牛业发展提出您的真知灼见,留下您的宝贵建议。你的建议就是我们行动纲领,将指引我市肉牛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汇报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