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在产后或泌乳期间,泌乳量减少或完全无乳,称缺乳。缺乳症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经济效益,严重者被淘汰,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采用中药治疗奶牛缺乳5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病因
乳汁由气血所化生,因此乳汁的多少与气血的关系极为密切。然而气血的产生,又有赖于脾胃水谷精微的化生,如气血生化不足或气血瘀滞,均可导致缺乳。
1.1 气血虚弱
多因产前劳役过度,饮喂失调,致使脾胃虚弱,或分娩失血过多,气随血耗,导致气血两亏,使乳汁化生无源。
1.2 气血瘀滞
使役较少,运动不足,气机不畅,乳络运行受阻而缺乳。
2 组方依据及方剂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关于中药药理药性作用的记载和笔者近年临床实践。针对气血虚弱型缺乳自拟组方“催乳灵”。方组:黄芪60g、党参45g、白术30g、通草50g、川芎30g、续断30g、当归60g、王不留行60g、杜仲20g、甘草20g、熟地30g、白芍20g、麦芽50g。本方具有补气养血,补脾通乳的功效。针对气滞血瘀型缺乳自拟组方“通乳散”,方中当归60g、川芎40g、益母草60g、天花粉30g、甘草30g、通草30g、王不留行50g、漏芦50g、桔梗30g、白芷20g、陈皮30g、青皮50g、柴胡30g、麦芽30g。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通乳的功效。
3 典型病例
病例1,2013年4月15日,长勇村邓某饲养的1头5岁奶牛,体重约400~500kg,产后乳房缩小而柔软,外皮皱褶,触之不热不痛,犊牛吸吮有声,不见下咽,奶牛身体消瘦,皮毛干燥,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吃草吃料均差。口色淡白,脉细弱。体温正常,心率正常。用“催乳灵”,温水泡1h灌服,1剂/d,灌服。2d后,奶牛食欲有所恢复,泌乳量增加。继续灌服3d,食欲恢复正常,乳房胀满,反刍恢复正常,产奶量恢复正常。病例2,2013年6月6日,幸福乡王某饲养的1头8岁奶牛,体重约400~500kg,产后无乳,乳房未见胀满,外皮皱褶,触之无热痛感,犊牛吸吮有声,不见下咽,奶牛体瘦毛焦,精神不振,食欲差,反刍减少。口色淡白,脉细弱。体温和心率均未见异常。用“催乳灵”,温水泡1h后,灌服,1剂/d,灌服3d后,奶牛食欲有所恢复,泌乳量增加。继续灌服3d,食欲恢复正常,乳房胀满,反刍恢复正常,产奶量恢复正常。
病例3,2013年7月21日,双城市李某饲养的1头6岁奶牛,体重约400~500kg,产后乳汁缺少,乳房胀满而痛,有硬结,拒绝犊牛吮吸,奶牛食欲减退,舌苔薄黄,脉弦而数。用自拟组方“催乳灵”,温水泡1h,灌服,1剂/d,灌服2d后,奶牛食欲有所恢复,泌乳量增加。继续灌服3d,食欲恢复正常,乳房胀满,不拒绝犊牛吮吸,反刍恢复正常,产奶量恢复正常。
病例4,2013年10月18日,希勤乡段某饲养的1头5岁奶牛,体重约400~500kg,产后乳汁缺少,乳房胀痛,有硬结,拒绝犊牛吮吸,奶牛食欲废绝,舌苔薄黄,脉弦而数,体温40.2℃,心率78次/min。用自拟组方“催乳灵”,再加入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山楂30g,温水泡1h候灌服,1剂/d,灌服,2d后,奶牛食欲有所恢复,泌乳量增加。继续灌服3d,食欲恢复正常,乳房胀满,不拒绝犊牛吮吸,反刍恢复正常,产奶量恢复正常。
4 体会
病例1和病例2的奶牛均是体瘦,乳房未胀,食欲差口色淡白,脉细弱等气血亏虚的特点。根据中兽医脏腑理论和辩证施治原则,治疗气血亏虚型奶牛产后缺乳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自拟组方“催乳灵”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胶双补气血以培其本,为主药;杜仲、续断、川芎补益肝肾,通利肝脉,通草、王不留行通经下乳,治其标为辅佐药;黄酒助药势为使药。诸药相合,补气血,通乳汁。故均选用自拟中兽药组方“通乳散”为基础方。另外,病例2中的奶牛年龄偏大,治疗时应重用补气药党参和白术,其中,党参60g、白术45g。
病例3和病例4中,奶牛均没有体瘦的特点,体况均较好,均是乳房胀痛,有硬结。故辩证为气滞血瘀型缺乳。治疗气血瘀滞型奶牛产后缺乳宜理气活血,佐以通乳。自拟组方“通乳散”中益母草活血祛瘀,当归补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柴胡、青皮疏肝解郁;桔梗、白芷理气通窍;天花粉、甘草养阴生津。通草、漏芦、王不留行均为通乳常用药;麦芽通乳消胀。全方理气活血,通乳消胀。病例4中,奶牛瘀血严重,有体热及食欲废绝的现象,加入清热解毒的蒲公英和紫花地丁,再加入生山楂30g。生山楂色赤入血分,既可增加本组方的活血化瘀功效,又有消积导滞增进食欲的功效。此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