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实训主要任务是在校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或模拟的实训环境,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培养。为学生最终的就业做铺垫,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生产性实训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实训过程的组织管理、实训资源开发利用、实训方法、实训指导教师培养等方面入手开展创新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生产实训的有效途径。切实的解决目前生产性实训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实训指导方案,为其他兄弟院校开展实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研究成果的实施利用,能更科学有效的开展生产性实训,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发挥生产性实训的真正作用。使学生通过校内的生产性实训,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体如下:
1实训过程组织管理的创新
1.1实训组织
改变传统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形式,将实训环节课程化,以专业为单位,根据岗位的需要,确定实训项目,力争体现实训过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明确实训目标,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了以往实训项目分散,计划性不强课程之间缺少联系,技能项目脱节等现象。专业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负责实训的组织、协调和安排。
1.2实训管理
校内生产性实训采取小组项目教学法,实行组长负责和教师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整个实训的出勤、课堂进行管理,小组间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利用组间竞争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一个赶、比、拼、超的和谐充满激情的一个实训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完成实训目标。
1.3实训安全
严格遵守实训安全制度,在实训中的组织学生切实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训,切实做好实训动物安全检疫等方面做好工作,保证实训的安全顺利进行。
2实训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创新
我院兽医专业多年来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整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实训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实训条件,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实践教学经验,有效的解决了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利用学校校内动物医院日常接诊的病例进行现场教学,涉及课程与其他课程冲突时,采取专业课优先的原则,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这种现场教学以实训指导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全程的体验教师的诊疗过程,并充当教师助手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教学做有机的结合,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2)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外开展实验室诊断、疫病监测等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服务项目,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完成诊断或监测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完成任务的方法做系统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示,并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社会服务当中,做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3)通过购买病例满足实训需要:动物医院来诊的病例,受到承包者和畜主的限制,学生通常只能观察和辅助教师来完成诊疗活动,绝大部分学生不能亲自动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摸索出一个非常有效可行的办法。即将来诊的病例购买下来进行住院诊疗,和畜主签订协议,对病例的治疗由学生来完成,治疗的费用从实践教学经费中出,如果病例治好了,返还给畜主,不收取诊疗费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以一个临床医生的角色,亲自完成对病例的诊疗过程,而不必担心出现医疗事故。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实训操作。
(4)通过人工复制病例的方式开发实训资源:对于一些门诊不常见的病例,我们采取人工复制的方式,将购买回得实训动物如雏鸡饲养在实训动物饲养室,然后人为的接种某些致病微生物,使其发病。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治疗等几个方面系统的完成病例的整个诊治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亲自的饲养和护理实训动物。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实习收获颇深。
(5)对于解剖生理、动物外科、动物产科、动物寄生虫病等课程的某些特定的实训项目,由学校经费支持购买健康动物或相关组织器官开展实训。
(6 ) 充分利用校内养殖场开展日常防疫和检测的实训项目,实训指导教师和养殖场负责人做好沟通,制定好实训计划,由养殖场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作。
3实训方法创新
实训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将整个专业的实训项目提炼出来, 划分成几个大的系统项目, 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 实训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整个实训过程全部由学生从头到尾来完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4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的创新
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实训指导教师:
(1 ) 脱产培训: 每年定期的选派青年教师到动物门诊、 养殖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熟悉门诊和养殖场的工作氛围, 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
(2 ) 日常深入基地:鼓励教师课余时间深入校内实训基地,参与基地生产工作, 不断提升实践水平。
(3 ) 导师制: 通过校内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 有既有丰富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 从教学方法、实践技能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