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畜牧行业发展现状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4-04-21 17:33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李开云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鱤鱼彛族乡畜牧兽医站

    盐边县畜牧业发展历史相对悠久, 民族区域内的坡度陡峻、 山高, 既有大范围的高原, 也有峡谷地貌, 形成了极为天然特别的立体式气候。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 资源优势及地理条件, 为数不少的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在干热的河谷地区, 其畜牧生产主要以禽类为主, 少部分高寒区以绵羊和牦牛为主。本文结合盐边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就探索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可靠的新思路。


1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1生产的现实状况
盐边县被列为四川省省级畜牧业重要县, 其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较为迅速, 无论是肉奶产量还是禽类出栏率均逐年增多。同时, 畜牧业总产值连年增长, 在当地第一产业总产值的 40%以上。 畜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尤其是在牧区, 牲畜不但能充当生产资料, 更可作为生活资料,从这个角度看, 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前进、 社会进步、 民族和睦的有效保障。进入 21 世纪,各级畜牧主管单位在牧区大力推广了家禽饲养的新品种,并不断地推动技术研发, 例如, 增强牦牛生产能力的科学研究以及良种肉鸭生产的配套, 其中还有优质化的瘦肉猪的新加工工艺等, 这些技术的改造和推广, 极大地推进了民族地区畜禽产出水平。
1.2资源优势
作为我国西南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我县拥有较大范围的草坡及草原, 可利用面积超过千万公顷, 人工栽培牧草已突破 10 万 hm2。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指引下, 民族地区加快了种草进度, 饲养牛羊的数量持续不断地增长,畜牧区草场获承包后自觉地改良为草场, 并栽培牧草, 使载畜量得以不断地增长, 为畜牧业的发展供应了足量的饲料资源。毋庸置疑, 我县的牲畜资源异常充足, 拥有我国境内众多的优良物种, 如牦牛、 鸭、 马等, 还有一些已培育成新品种, 如半细毛羊, 正开展育种选择的, 如白山羊等。另外, 山羊、 黄牛及绵羊的饲养量均占到西南地区相当比重, 是发展牛羊生产的关键性区域。
1.3自然地理现况
我县地处四川西南角,属南亚热带干河谷气候区, 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干旱季风气候特点。 冬暖春温高, 夏秋凉爽, 气温年差较小, 日照充足, 热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 19.2℃, 干雨季分明, 干季蒸发量大, 雨季集中, 雨量充沛, 十分适宜动植物生长发育。草地资源丰富, 有草山草坡 290 万公顷, 其中纯草地10 万 hm2, 其余为林草, 混杂地, 盛产玉米、 水稻、 小麦、 豌豆等。 橘柑资源相当充足。 这便为民族地区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气象自然条件。 目前, 攀枝花民族地区正着力开发富有优势的天然草地资源, 使草食畜牧业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然而,因民族地区放牧方式相对滞后,依然延续陈旧的全放牧形式, 对草地未能节约使用、 有序开发, 再加上本身农业种植的客观需求破坏了大量的天然型草地,直接致使现今天然草地的退化问题, 使自然灾害日益频发,不利于攀枝花民族地区草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高效的发展。因此, 积极探索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新路子, 成为摆在本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新课题。


2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新思路探讨
(1 ) 加强领导, 增加收入, 特别是民族地区资金扶贫投入。
(2 ) 充分利用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有利契机。就当前而言, 由于民族地区自身的交通不便利,绝大多数地区气候条件较差,地理环境缺乏有利的先天优势,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对畜牧业的投入偏少, 使畜牧业的生产发展遭遇较大的制约, 优良品种牲畜家禽的推广及杂交改良仅占十分之一, 科技推广范围仍不到 10%, 然而, 由于畜牧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巨大, 因此, 又面临着较多的机遇。作为猪牛羊的重要饲养地, 民族地区的猪肉占整个肉类总量的 75%, 羊牛肉仅占 7%左右, 不难发现, 肉类的结构相对混乱。 因近些年来全国畜牧业总产量增长过快, 北方养猪业的迅猛发展, 已能供应于当地的市场。攀枝花地区猪肉出现了外销受限的不良局面, 价格较为低迷, 给养猪生产业的持续发展蒙上一层阴影。为此, 政府通过抓紧抓好畜牧业结构调整, 大力稳定生猪市场, 并提出在民族地区以饲养牛羊为未来发展方向, 积极发展牛羊生产已成为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客观需求。
(3) 抓好种草牲畜养殖工作, 加快草原建设的步伐。要结合草场的承包, 大力抓好草场建设, 并构建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不断地进行灭鼠治虫, 特别要对毒害草进行防护和消灭任务, 使畜牧业草场的载畜量持续提升, 在半农半牧区, 需进一步抓好退更换草、 种草养殖牲畜工作, 并不断地搞好牧草基地建设, 实现牧草栽种、 收购、 加工及流通。与此同时, 广泛地扩大饲料的来源, 进一步运用农作物的秸秆贮藏、 氨化处置技术工艺, 提升牲畜饲养的市场效益。
(4 ) 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畜牧业标准化, 牛羊畜圈建设。采用敞棚式, 半开放式修建, 建筑结构采用钢架结构或砖混结构,牛床最好三合土,即长1.8m, 宽 1.2m, 有粪尿沟, 饲通道, 清粪通道, 饲槽,工作间, 调料室, 运动场, 防疫, 环保等。目前实施牛羊养殖小区, 羊圈 100m2, 国家补助 1.4 万元; 牛圈150m2, 国家补助 2.5~5 万元不等。 目前我县推广牛羊品种有: 西门塔尔牛, 秦川牛; 水牛有摩拉水牛; 羊有波尔三羊, 南江黄羊, 金塘黑山羊。
(5 ) 不断地改良牲畜品种, 积极培育优势品种,提升个体产出能力。大力发展草食牲畜, 节粮型, 草食性牛羊兔。目前我县推广的优良草品有: 白三叶,观叶柴花召, 黑麦草, 黄竹草等。作为畜牧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良种化越得到进步, 那么生产的周期便会进一步缩短, 同样, 生产性能便会增强, 畜产品的数目也会逐步丰富, 品质高, 成本更加低廉, 所创造的市场价值较高。正因良种化具备上述诸多市场优势, 因此, 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 均以饲养较少数目的牲畜, 获取大批量的牲畜产品, 以相对较少或同样多的物化劳动, 收获更加可观的市场利润。 纵观国家上不少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均十分注重改良畜种, 一般情况下, 畜牧业先进国家的良种化牲畜所占牲畜的比例相当大, 并持续地提纯, 以便于有效地增强牲畜个体的产能, 进而不断地增强其质量, 促使每个优良品种均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最佳生产特性。改良畜种并非一蹴而就的, 需坚持杂交改良、 纯种繁殖及本地良种选育相互结合,以便不断地选择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因地制宜地搞好选中培育任务。
(6 ) 利用资源优势退村还林, 发展林下养鸡, 提供绿色环保食品, 即本地鸡, 米易鸡 (有劲羽) , 松毛鸡。
(7 ) 抓好动物疫病防治, 实行强制免疫, 特别是民族地区。 首先领导重视, 部门配合, 层层狠抓落实,政府保密度, 部门保质量, 层层签订责任书, 乡村社签订责任书, 农牧部门, 乡兽医村防疫员确保疫苗供应, 防疫质量做到五不漏, 即县不漏乡, 乡不漏村, 村不漏社, 社不漏户, 户不漏蓄。


3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要结合当地独有的资源优势, 利用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及优化的有利契机,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对策搞活畜牧业, 带来更大的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