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畜牧业是以猪禽为主,猪禽产品产量占肉蛋奶总产90%以上,猪禽业是支柱产业。今年以来,猪价持续低迷,目前,生猪出栏价10元/公斤,猪粮比价4.35:1,连续13周低于盈亏平衡点6:1,已经处于深度亏损阶段;家禽业受人感染H7N9疫情影响,生产和销售遭受重创,亏损严重。为了稳定畜牧业生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启动生猪应急响应。根据《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的意见》(滁政〔2009〕58号)文件要求,建议市物价部门及时与市商务、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会商,启动一级响应,实施冻猪肉储备,加大生猪活体储备,缓解猪价过渡下跌;发放能繁母猪和种公猪饲养补贴,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和农民的养猪积极性。
二、延续家禽扶持政策。建议市政府继续实施《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禽业生产的通知》(滁政电〔2013〕7号)文件中扶持家禽业发展的部分,给予种禽补贴,保护家禽基础产能,给予养殖和加工企业贷款贴息、电费减免以及禽产品收储损耗补贴,搞好产销衔接,保护家禽生产和加工者的积极性。
三、加快发展龙型经济。以畜禽屠宰加工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基础好、产品数量大的猪鸡业为突破口,产前抓良种繁育推广、产中抓标准化养殖、产后抓屠宰加工,延长加粗产业链条,形成集农工贸、产加销于一体的畜牧业龙型经济。通过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壮大产业的整体实力,提高畜牧业的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四、加强畜牧技术指导。各级农牧部门要借助于畜牧科技进万家、政企技企帮扶、畜牧技术人员定点联系帮扶以及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的开展,着重宣传引导养殖户,一是顺势结构畜禽调整,淘汰低产畜禽,选留优质高产畜禽,进行差异化养殖,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二是抓好疫病防控,在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的同时,做好常见病的防治,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三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控制温湿度,减少应激影响,合理调整饲料配方,降低饲养成本,节本增效。
五、创新金融信贷模式。建议金融部门优化信贷投向,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降低信贷门槛,增加授信额度,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规模养殖场畜禽舍、大型养殖设备、畜禽以及保单等作为抵质押品纳入其中,解决这些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面临的抵押担保不足问题。政府拿出专项资金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性担保,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规模化畜禽养殖。
六、探索目标价格保险。建议保险部门在进一步完善能繁母猪、奶牛政策保险和生猪、肉牛羊、肉鸡、蛋鸡等特色性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猪、家禽等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保证养殖者利润,降低市场风险,稳定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