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全国性下跌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45分报道,全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猪粮比价明显低于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户亏损严重,新一轮猪肉价格通胀危机隐现;养殖农户呼吁国家出台储备收购政策调控猪肉价格,专家认为出路是养殖户要学会科学养殖。
李桂兰刚以每斤4.3元的价格卖掉了家里最后6头肥猪,这笔买卖她亏了近2000元。吉林省不少中小养殖户都和李桂兰一样赔钱卖掉了所有生猪,因为自春节过后,猪肉收购价就一路下跌,眼下,每卖一斤猪肉至少要赔上7-8毛钱。也有一些养殖大户还在咬牙坚持。“每个月的话至少得亏损8万到9万之间吧,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养殖户说,“国家得调控啊,他不可能让你总养猪赔钱啊。”
不仅是在吉林,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类似情况,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反映生猪饲养盈亏情况的猪粮比价已降到5.3比1,显著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吉林省市场预测与分析专家梁琦说,市场供求关系在调控猪肉价格,而出台储备收购政策也只能让中间商得利。“储备上了,价格抬高,顶多就保管半年,再投放市场的时候,你说那时候猪能少吗?收储企业、加工企业,他是不亏的,那么对我们农民来讲,还是受伤。”梁琦说。
前几年,我国曾经历过猪肉价格暴跌,导致能繁母猪遭大量宰杀,市场猪肉稀缺,肉价飞涨。而今,相同一幕似乎又将上演。梁琦认为,要想走出这一怪圈,除了国家调控外,更重要的是应该让生猪养殖户学会科学养殖,不要盲目补栏、追加投资,而要顺势出售、见利就走。梁琦说:“(养殖户)不光要会看市场,还要懂政策,根据自己的技术情况、资金情况,根据市场去选择到底是养、还是不养。
生猪产业再处十字路口“猪贱伤农”能否避免
2月以来,猪肉价格连续下降,养猪户损失严重。近日,猪肉价格还未出现回升。现在已经接近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公告《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调控预案》中“当猪粮比价连续四周处于6∶1~5.5∶1之间时,国家将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的规定期限,生猪产业何去何从再处十字路口。目前众多养猪户盼着有关政策早日出台,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据巴彦县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介绍,24、25日两天,该县生猪收购价每斤在4.10元至4.15元之间,比前段时间上涨了0.05元。
据了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2007年、2008年国家分别对能繁母猪补贴50元和100元。今年是否有补贴还是未知数。
据黑龙江省省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介绍,2009年黑龙江省生猪出栏量为2860万头,增长了21%;生猪存栏2183万头,增长18.09%。由于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年消费量在1100万头左右,只占出栏量的40%,其余近2000万头生猪都要依靠外销。黑龙江省已经向发改委提出国家加大对生猪产业政策扶持和市场调控力度的建议,其中就包括启动新一轮可繁母猪资金补贴和猪肉储备机制,以防止宰杀母猪现象发生。
据了解,要想走出猪肉“暴涨—暴跌”的价格怪圈,最根本的是要改变目前的生猪生产方式,即,养猪户应从个体经营向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改变;政府应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信贷发放、生猪保险等方面,对养殖户给予支持,组织众多分散的养猪户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有关专家从近十年生猪市场暴涨暴跌来看,今年如果不能在保护农民养猪积极性上采取“两头兼顾”的方法,即在市场猪价上涨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多养猪、快养猪,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在市场猪价下跌时帮助农民把养猪的损失降到最低点,那么像2006年那样“猪贱伤农”的事情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