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饲料行业发展迅速,饲料总产量一再突破新高,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在人们肉制品需求不断增高的现状下,畜牧业将快速发展,给饲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具体来说,在当前,有三大有利因素将促进我国饲料行业发展。
1、下游行业需求拉动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促使畜牧业较快发展,从而带动了饲料市场的继续扩张。工业饲料普及率的提高,养殖业中利用工业饲料比例的逐步攀升,必然进一步拉动对饲料的需求。在饲料产品方面,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饲料工业发展目标的要求,配合饲料年产能将达到1.7 亿吨左右,实际产量达到9,500 万吨,浓缩饲料产量达到3,000 万吨,预混合饲料产量达到600 万吨;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5%以上,创新添加剂及其预混合饲料总体合格率达90%以上;饲料科技成果转化率总体水平达55%,个别领域达65%。国内饲料产品市场将呈不断扩大态势。
2、技术进步和传统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我国传统的以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粗放养殖模式效率低下,料肉转化率低,粮食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果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农户的养殖观念与养殖方式开始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模式增长较快,工业饲料普及率逐年提高,土地、人力、粮食的产出率逐步提高,这为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农业部“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部署下,生态养殖理念得到推广,为构建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养殖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饲料工业和规范养殖将从整体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了促进饲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饲料产品销售、商品猪及种猪销售免征增值税,这些政策的实施对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总体目标是逐步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协调发展,确保饲料产品供求平衡和质量安全;实现饲料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科技对饲料工业的贡献率,饲料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显着增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生产与经营的法律体系,保障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将饲料大国转变为饲料强国。
但是,饲料行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基础薄弱。饲料产业的基础是养殖业,养殖业不发达,饲料产业肯定不发达。我国养殖户大多还是传统的散养户,而且综合素质比较低,严重地制约了现代饲料业的可持续发展。去年上半年我国饲料总产量4800万吨,增幅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仅为89%,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这种反常的局面就是受养殖业的波动造成的。其次,饲料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十五”期间,全国累计报告猪肉产品中瘦肉精引发的中毒事件20起,中毒人数超过1400人,影响很大。第三,进入门坎低,竞争混乱。全国1.07亿吨饲料被大约1万2千家饲料企业瓜分,还有众多的没有任何生产许可和注册的小企业,产业竞争度比较低,小企业恶性竞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大企业活不好、小企业死不了”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饲料行业的良性发展和经营秩序。第四,饲料产业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有待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发展生产,现代饲料业能够带动种植业,支撑养殖业,降低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统一,这一切必须依靠现代化的大型饲料企业拉动。第五,饲料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企业战略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是未来中国饲料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