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腹膜炎是腹膜壁层和脏层各种炎症的统称,以腹壁疼痛和腹腔有炎性渗出物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在奶牛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饲养条件的改变,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导致临床上奶牛腹膜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但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严重的会导致奶牛淘汰,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人曾对数十头奶牛腹膜炎进行诊治,针对奶牛腹膜炎的致病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症状:急性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眼窝凹陷,四肢集于腹下,拱背而立,强迫行走,步态小心,有时表现疼痛,呻吟。食欲减退或费绝,瘤胃蠕动音消失,轻度臌气,便秘。腹部膨大,腹部穿刺液浑浊,混有纤维蛋白絮片、红细胞或脏器内容物。直肠检查发现在直肠中宿粪较多,腹壁紧张。腹腔积液时肠管呈浮动状。慢性型表现症状稍轻,逐渐消瘦。
腹膜炎治疗:消炎止痛,防止炎性渗出,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保护心脏功能,增强病畜抵抗力,如创伤引起的,及时外科处理;防止肠臌气,解除便秘,减轻疼痛。如有大量渗出液时,可进行腹腔穿刺,排除腹腔渗出液。如果渗出液浓稠,可进行腹壁切开,然后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涤腹腔。在临床治疗腹膜炎时可直接采取腹腔抗生素灌注等。
预防:平时应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特别注意防止腹腔及骨盆腔脏器的破裂和穿孔。直肠检查、清洗子宫等都要小心进行,以免引起穿孔。腹腔穿刺以及腹壁手术均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腹腔感染。母畜分娩子宫整复、难产手术以及子宫内膜炎的治疗都要谨慎进行操作,防止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