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四川重磅发布《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迅速引发省内畜牧行业协会、科研专家、相关企业等多方主体的高度关注。各方普遍期待这十条“硬举措”能够加快落地见效,切实为四川畜牧业提质增效提供保障,助力四川冲刺首个万亿级农业产业集群。
“《十条措施》每条的份量都很重,可以说是广大畜牧企业的‘及时雨’。”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秘书长赵敏表示,将发挥协会职能,做好政策宣传贯彻与行业培训、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等重点工作,推动《十条措施》转化为行业实效。
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秘书长王成注意到,本次出台的《十条措施》涉及到肉牛产业有“300元/头的激励标准”“200 元/头的激励标准”两个重要数字,分别指向能繁母牛、牛出栏数量等内容。他认为,这对肉牛(含牦牛)产业发展必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全省养牛人用好此政策,助力四川肉牛业发展。
“本次出台的政策,必将为我省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特别是在扶优培强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意义重大。”《十条措施》出台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朝武第一时间对政策进行了学习。他透露,将借助此次政策东风,加快谋划举办四川省首届鸡文化节、与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土鸡研究所,进一步提升我省特色家禽产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畜牧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核心市场主体,对政策导向和支持力度有着最直接的感知。我省不同规模的畜牧企业代表均表示,《十条措施》的出台为四川畜牧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行业上下倍感振奋、信心倍增。
铁骑力士猪业事业部总裁崔喜忠表示,《十条措施》的出台将有力推动企业在“生猪、蛋鸡”产业链上持续深耕,助力“川字号”畜牧产业名片的加快打造。他还注意到,政策明确对养殖智能化、冷链物流、市场拓展等环节都将给予支持,这将有效打通产业链堵点,促进畜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简阳市格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美系种猪繁育、猪精研发与销售的中小养殖企业。公司总经理陈守君注意到,《十条措施》明确了提高良种补贴和粪污处理设施补助标准,给予智慧牧场建设、设施装备升级的专项支持,以及精准的金融扶持,直击中小养殖企业痛点。“不少朋友都告诉我,将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实施细则的出台,希望能真正享受到这些利好政策,尽快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自身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动能。”他说。
今年是万源市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晓岗投身旧院黑鸡养殖业的第18年,事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十条措施》里的“推行以不动产权证书附记养殖设施信息为融资增信的新模式”等内容引起他的重点关注。“希望这项政策可以尽快落地,帮助我们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刘晓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