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华云博士介绍,通过粮食数据追踪,2011年到2017年,我们粮食对外依存程度基本逐年升高(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对外依存程度高达21.2%。不仅如此,凌华云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需求量还会上涨,而缺口量也会随之上涨。能源饲料原料缺口量也会维持在一定水平。


另外,部分饲料原料物质造成仔猪过敏、引起断奶腹泻等问题相对普遍。这种种因素要求生产企业要对饲料原料进行预处理。
饲料原料预处理主要是在动物体外,根据不同原料的具体特性,进行特定的系列加工处理,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消除抗营养因子或毒素,从而增加原料的营养价值、生理功能和适口性等的一种加工过程。预处理可以拓展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营养与利用率,同时契合当前无抗养殖与环保的需求。
原料预处理有三大技术,生物发酵占据优势
凌华云介绍,原料预处理的主要技术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三大预处理法。其中物理法主要是水浸、粉碎、膨化、乳化、热等,该方法对饲料原料没有损失,但也没有改变营养本身结构。化学法则主要是酸碱、有机萃取等技术,该方法污染大,而且没有改变营养本身结构。生物法则主要有酶解法、发酵法,该方法具有高效、低成本、绿色无污染等优势,且可以对产物综合利用。因此,凌华云认为生物发酵关键技术在原料预处理上占据绝对优势。

1、扩大饲料范围和实现饲料定向转化,如非常规饲料利用;酵母浸出物替代血浆蛋白,秸秆高值饲料化,羽毛生物肽化。
2、减少抗生素和药物添加。发酵产生益生菌和代谢产物等促进肠道健康。
3、减少矿物质添加。发酵产生酸、肽、氨基酸螯合矿物质,提高矿物质利用率。
4、减少添加剂使用。发酵产生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部分分解酶。
5、提高饲料利用率。发酵预消化作用,部分抗营养因子预处理。
6、加工能耗低。水+发酵热+生物侵蚀+机械粉碎+膨化+高温熟化。
生物发酵在原料预处理应用上有3大关键技术
凌华云介绍,生物发酵在原料预处理上应用有包括菌酶筛选与组合、原料选择与配伍、发酵工艺在内的3大关键技术。
菌酶筛选与组合方面,不同菌酶、不同组合方式对预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直观效果如下图:


另外,不同发酵工艺有不同的优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