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从实际使用出发
1991年,Zee Tags公司由新西兰奶农创立,主营业务全部围绕动物身份标识进行,也是全球第一家生产单片耳标的公司。所有产品的发明都采用了能够在农场实际应用上更加合理、方便、耐用的设计,达到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的目的。Zee Tags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将产品销往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




Cameron Ewart:我们产品的设计初衷就是从农场的实际操作出发的,追求实用和方便。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我们的耳标钳更容易上手,但还要取决于你要操作的动物的体型。如果是一头羊,我相信经过简单的示范,初学者立刻就能学会如何使用我们的耳标钳。但是如果面对一头公牛,我觉得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控制这头动物。一个熟练的工人初次就可以无障碍地使用这个产品,而一位初学者在掌握了控制动物的技巧后也能很快上手。贸发局的Susan就是很好例子,她在参观时,只学了一会儿就能给公牛打耳标了。
国际动物记录委员会的“动物身份证”
国际动物记录委员会(ICAR)是一个非政府性质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51年罗马。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给产奶记录制定统一的规范,后来逐渐发展为提供国际统一的动物标识体系、生产性能记录(数量和质量)和基因评估(国际公牛组织)的唯一国际性组织,相当于动物标识的ISO组织。ICAR会为各个耳标生产企业颁发不同的配号,他们在各自的号码区段内的生产自己耳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号码的电子耳标,这个就是每个动物的独特身份证号,方便生产者和监管者溯源。

Cameron Ewart:新西兰规定牛和鹿是必须佩戴耳标的,每头动物必须有独立的ID,然后在相关机构备案。这为牲畜在不同畜群间的迁移、繁殖育种、疾病、屠宰、加工、销售提供了可追溯性,保证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中国由于国家比较大,推行起来工程量肯定是巨大的。但是随着中国奶牛行业的提升、消费者的需求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我相信未来肯定是要进行类似的工作的。
荷斯坦:Zee Tags公司对自己的耳标号码是如何管理的?如何避免耳标的重复使用?
Cameron Ewart:ICAR为Zee Tags分配的独立ID号段是942,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电子耳标都是以942开头的15位数字代表着这个动物的身份号码。企业生产耳标是靠自律性的,我们不能生产相同的号码耳标,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意义。同时我们的一次性设计也避免了耳标的重复使用问题,耳标一旦使用,当动物死亡或者被屠宰后,耳标被取下时,耳标的公头会自动断裂在母头里,无法重复利用。

仅仅欧盟市场,耳标的需求量就有上亿枚。在如此大的市场里,做这么小的产品,如同怒海行舟,稍不留神就会被市场的巨浪所吞没,Zee Tags公司靠的就是过硬的产品和核心专利技术。耳标看似简单,谁都可以做,但是想把它做好、做精、做到极致却不是谁都可以的。外弹顶针、回弹上颚是关键的专利。前者的专利已经过期,而市场几乎所有的耳标钳都开始使用了外弹式顶针了,可见这项发明的价值。二段式回弹上颚还处于专利保护期,也有部分厂商开始仿制,Zee Tags将立刻采取法律手段予以保护。
荷斯坦:耳标产品相对技术门槛较低,贵公司如何保持自己的长期竞争力?
Cameron Ewart:把看似简单的东西做到极致其实本身就不简单,这也是我们的理念和追求。首先我们对专利的保护非常重视,一旦发现侵权行为我们会立即发去律师函并取证。去年我们发现几个仿制品牌,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法律程序,准备提起诉讼。这些仿制品牌质量十分不过关,通常打了几十个耳标后,上颚回弹就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公司自己生产的每一把钳子都能耐受住上万次的使用。除了对专利的保护,我们也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新特性的研发。我们的电子耳标在业内,无论是抗信噪能力、识别灵敏度,还是识别距离都是首屈一指的。另外我们从实用主义出发的研发方向,导致我们不断有新的改进和专利进入我们产品线中,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力。


Cameron Ewart:我们的产品销往全球55个国家,全世界有12个国家是具有动物身份标识的强制性规定的,我们的产品可以与他们的规定相结合,符合要求。中国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也比较少,我们在全球只布置了10个分支机构,中国占了其中之一,可见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因为未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动物类产品标签规范化,我们产品在中国会受到越来越多养牛人的欢迎,开拓中国市场是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