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要想健康有序长期的发展,两件事很重要:一是建立国内消费者对终端产品的信心,二是降低生产单位成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公斤奶成本1.7元左右,而中国达3元多,长期来看,市场越来越开放,生产效率需要提高,只有将生产单位成本降下来,中国的奶业在国际市场上才有竞争力。这是勃林格中国奶牛事业部总监梁周先生在大会致辞中讲到的。
11月16-17日,第二届国际奶牛健康论坛之2015年度牧场热点问题北京站会议隆重举办。此届国际奶牛健康论坛与去年第一届有所不同,将分开两场,北京站一场,11月18-19日上海站一场,以满足南北方牛人的不同需求。
来自首农畜牧、现代牧业、澳亚集团、优然牧业、辉山乳业、原生态牧业、嘉立荷牧业、中地乳业、富源牧业、光明荷斯坦牧业、圣牧高科、犇腾牧业、中鼎牧业、华夏畜牧、恒天然、乐源牧业、福建长富乳业、中兴牧业、牡丹江农垦等国内规模牧场的场长、兽医主管,大学临床教授等300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勃林格高健博士主持。
过去一年中国奶业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兽医这个牧场最重要的技术群体,也在主动、被动地修正着自己的角色。以往大家只关注疾病的治疗,但是现在需要把眼界扩展到如何对围产期的奶牛进行健康的管理、如何寻找乳房炎高发的原因、如何正确地管理犊牛,如何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去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牛群!此次勃林格根据国内牧场发展的需要,将讨论的主题扩大到整个牧场的热点健康问题,将美国专家团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大家!
梁总在致辞中进一步表示,勃林格殷格翰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动保公司,一直在整合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新技术的整合使用将对提高我国奶业的生产效率发挥很大作用。勃林格计划持续邀请外国专家来与大家面对面沟通。中国规模化牧场已成趋势,和美国养殖模式越发接近,此次研讨会专家主要来自美国,以后勃林格还会在全球邀请对大家最有帮助的专家来中国。

在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中,来自美国的专家Don Niles、Mark van der List、Geof Smith,荷兰专家William Smits,勃林格高健博士分别针对怎样管理奶牛围产期、奶牛产犊管理、乳房炎治疗原则、牧场奶厅管理、乳房炎炎症控制的重要性、犊牛疾病与控制、影响奶产量的十大因素等主题展开精彩的报告。
奶牛良好的生产性能需要倚重于良好的围产期管理,良好的围产期管理的衡量指标包括60天内死淘率、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泌乳早期产量以及首次配种的受胎率。确保奶牛在围产前期的状况良好,要保证奶牛体况不宜过肥,且蹄病牛不能进入干奶圈。结合牧场实际情况,保证牧场有明确的操作流程以及良好的执行团队,才是牧场管理成功的根本。
产犊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干预,那么何时进行检查并助产?1.第一产程过长,超过8小时,大牛不安、焦虑,有临产症状,但不努责。2.遵循2蹄2小时规则:在阴门观察到尿囊和2个牛蹄后,2小时内犊牛未排出。3.母牛努责剧烈,但半小时后没有进展。4.大牛突然停止努责,甚至停止半小时以上。5.犊牛胎势不正常。6.犊牛舌部肿胀。7.犊牛被胎粪染成黄色或棕色。8.母牛过度疲劳或有热应激情况发生。9.母牛的肛门/阴道大量出血。
牧场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每月应控制在2%以内,复发率应少于25%。对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导致的临床乳房炎可使用乳区抗生素治疗,延长治疗期会提高侵袭性病原率的治愈率;对大肠菌群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轻度乳房炎避免使用抗生素治疗。大多数临床乳房炎病例应在2-4天内治愈,在牛奶恢复正常24小时则内停止使用。全群干奶治疗是牧场生产实践中的黄金标准,选择性干奶期治疗慢性乳房炎感染病例和预防干奶期新发感染也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乳房炎是轻度还是重度,无论乳房炎是隐性还是临床,无论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如果乳房炎发生在首次配种前,会延长首配天数;如果乳房炎发生在配种前1个月或者配种后2个月,会降低受胎率;发生乳房炎的牛,平均输精次数会更增加;即使确定怀孕,如果发生乳房炎,发生流产几率上升。
乳房炎管理的关键在于奶厅挤奶工、牛舍管理员以及兽医团队能否及时沟通并分享数据 ,挤奶、饲喂以及牛舍清理的团队合作必不可少。牛奶质量对挤奶程序的要求:对牛奶进行乳房炎检查,挤奶前乳头消毒(前药浴),清洁并干燥乳头,正确的上杯,挤奶后乳头消毒 (后药浴),清洁杯组等;要保证良好的挤奶,对乳头刺激最少达到10s,第一次接触到上杯的时间间隔为60-120s,并且是无应激的安静环境和无痛的挤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