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来自于牧原股份智能化部门的报告。
1 报告引言
中国自2018年暴发非洲猪瘟以来,集约化猪场越来越多,随着猪场集约化发展之路,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成为猪场关键性发展方向。
2018年以来,牧原股份的上市量扩张数倍,此过程中新建设了很多规模化猪场,很多新猪场都应用上智能化、数据化设备,以追求最佳的疾病控制效果及高效养殖。
2 牧原发展史及行业潜能
牧原1992年成立,发展32年,2022年上市量为6120万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公司,目前员工数量约15万,在24省有养猪业务,在11省有屠宰场的布局,是一家从养猪到食品的一体化全产业链公司。
牧原在2018年非洲猪瘟之后的发展尤为耀眼!规模扩增数倍,市值增加数倍,公司实控人也曾问鼎中国富豪榜Top10等等。走向了快速扩张,快速规模化、智能化、科技化道路,在2023年举办的多次行业大会上提出可以再创造600元/猪的成本优化空间,创享4000亿价值。
3 为什么要发展智能化
牧原为何要发展智能化养殖?胡老师给予了如下考量因素:
01、将牧原30年的养猪经验转化为算法与数据,复制超级成绩。
02、将未来的工作都交给机器人,减少人为误差。
03、牧原股份管理着上千个猪场、上万张表格,如何提升管理效率?
04、如何能够让猪长得更快,料比更低?
05、如何能让工作更加舒适?
06、破除养猪“规模不经济”的难题。
07、牧原的合作商有2.5万家,如何实现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

(为何要发展智能化养殖)
01、猪场数据收集。
02、将数据上传到云端。
03、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
笔者注:据悉牧原每天管理数据量为9亿条/天,超过了德国的数据量,当前牧原的智能化数据收集、处理与应用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并对猪群上千个生产指标进行监控。而中国绝大部分规模猪场的监控指标其实不超过50个!
5 数字化应用的效果
01、管理到每一项业务。
02、管理到每位员工。
03、可以管理到每一台设备。
04、管理到每一头猪。

牧原如何破除养猪业“规模不经济”难题

牧原实现四个最小颗粒度管理

管理到每一台设备

管理到每一头猪

管理到每一个栏舍

管理到每一个员工,自动进行胜任力评估与绩效考核
牧原的智能化设备主要在水、料、气、康、养等5个方面进行开发。
水:智能化过滤,对水源进行超滤处理,50纳米,可以过滤细菌病毒;水消毒,生物安全角度考量。

依据猪群生长曲线,建立营养动态模型

智能猪舍控制终端可综合气候特征、猪舍环境、猪群等信息智能决策
气:空气过滤系统,每头猪都实现精准的通风,对臭气进行除臭、灭菌处理。猪舍内空气消耗量为行业三分一,电力消耗为行业的二分之一,碳排放量为行业的二分之一。在通风管理与监控方面已经实现了全面智能化。

牧原健康闭环管理系统

牧原猪群健康知识图谱
康:无针注射(对注射进行联网记录,打针不见血、减少疫苗使用量,降低疫苗成本,提升食品安全,减少非洲猪瘟的感染风险,据说一个年上市10万头的猪场,只需要7-8把无针注射器即可完成疫苗免疫等工作)、对咳嗽进行监控(预警--据Tom博士说,在美国通过监控咳嗽声进行健康管理的案例也很多,且认为咳嗽智能化监控比人工更有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猪群非洲猪瘟的感染进行系统监控,也会对用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监控。
牧原猪群健康知识图谱

牧原手持估重仪
养:比如:视频估重系统:据说误差在1%-5%。人员日常行为的视频监控与报警等(减少生物安全风险等),机器人巡栏等。7 智能化的持续完善与发展

牧原智能化的未来场景

牧原智能化发展的未来,包括了人员发展,办公助手及经营等多维度
同时,胡老师指出,从牧原的角度看,只有实现投入产出正向的智能化研发才是有意义的。对于智能化投入产出比,胡老师并未给予具体数据。
8 关于智能化养殖的课后感悟
智能化最早发源于智能化环境控制设备,也就是环境控制器的研发与应用。后来又发展到智能化的饲喂设备,确保每头猪都吃到足够、适量的日粮,同时也发展到智能化的查情设备,减少查情的难度及配种分娩率等等。通过智能化称重与点数,监控生产性能、监控卖猪的过程等。
关于智能化岗位胜任力及绩效评估等,绝大部分公司并未进行实践。咳嗽监控,有部分猪场正在应用,但智能化人才画像,见到的较少。
智能化的核心是减少人为误差,降低生产成本。诚然,很多智能化设备正在应用于养猪现场,但没有全面应用智能化是否就没有养猪竞争力了呢?笔者认为未必,对于集团化企业而言,如何简单可复制才是重点,既发展,又整齐划一,似乎不容易。
对于国内绝大部分养猪企业而言,并未走向数据化与数智化,怎么办?小规模公司的盯防策略也有效!
对于绝大部分的养猪公司而言,不是要年上市100万头猪,而是要低成本、高健康、高繁殖能力地活着,尽量减少负债,规避疾病与行情风险,在此基础之上,以批判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智能化应用也许更客观些。
对于智能化设备,没有足够的体量,不要随意的研发,笔者相信,成熟的智能化产品终会以成品的方式进行应用(比如扬翔推出的影子科技等等:),而绝大部分的智能化技巧,目前都可以被人替代,只是对现场管理的要求更高些。
养猪产业不易,有智能化设备的大型集团,要应用好(很多公司虽然有数据系统,但很少分析,没有发挥数据化、智能化带来的收益)!没有智能化的企业,只能强化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