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生犊牛腹泻特点和病因的分析,重点对其治疗手段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新生犊牛腹泻是降低新生犊牛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腹泻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与新生犊牛的消化机能及肠胃道细菌感染有直接关系。通过快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对提高新生犊牛的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新生犊牛腹泻的主要症状及流行特点
(1)主要症状。腹泻最直接的症状是粪便中的含水量迅速升高,大约达到正常情况下的5~10倍。同时粪便有异味。腹泻持续一段时间后,犊牛开始出现厌食症状,粪便稀薄,脱水,耐寒性降低,严重时会导致身体瘫痪。严重腹泻的犊牛,粪便由浅黄色变为灰色,并混有凝血块、血丝、气泡,气味恶臭,急性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急性腹泻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肠毒血型,症状演化非常急促,在2~6小时内死亡;另一种是持续几日后发生肠炎型腹泻,通常在3~5天内脱水死亡。
(2)流行特点。1~3周的犊牛,通过自然感染就可以导致腹泻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带有病毒的母牛是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带毒的母牛,可能在犊牛出生之前已经在子宫内将其感染或者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小牛。研究发现,初产母牛有四成都会感染冠状病毒。
2 新生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
(1)消化不良。通常情况下,刚出生的犊牛会通过直接哺乳或者人工哺乳的方式获取母乳。对母牛而言,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将导致消化不良从而间接导致犊牛腹泻。另外,人工哺乳、温度、哺乳频率等因素都会导致小牛腹泻。卫生条件差也是造成犊牛发生腹泻的重要原因。
(2)寄生虫的影响。蛔虫和莫尼茨绦虫也会导致犊牛腹泻。
(3)细菌和毒素的影响。卫生条件差是导致新生犊牛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造成犊牛腹泻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另外,由于机体免疫力的下降,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造成犊牛肠胃紊乱,最终导致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4)诊断流程。根据新生犊牛的症状,结合剖检情况可以进行初步诊断。但诊断过程中必须采集新鲜的粪便和尸体的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及肠黏膜,送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为提高检验效率,需要对粪便进行超速离心处理,浓缩提纯。然后取出粪便标本,在电镜下观察,以确定冠状病毒的存在。确定病毒后要进行复制,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确诊。
3 新生犊牛腹泻的科学治疗及防治措施
(1)科学治疗。对轻度腹泻的犊牛,主要调节肠胃功能,同时提高抵抗力。对重症病例,及时抗菌消炎,控制病情。减少哺乳量或暂时停止母乳供应,以降低肠胃的消化负担。辅助服用消化药物:含糖蛋白酶6g,乳酶生6g,葡萄糖粉30g,制成舔剂,3次/天分服。或含糖蛋白酶9g,淀粉酶6g,酵母6g,常水适量制成舔剂,3次/天分服。对于重度腹泻的新生犊牛,排水样而无恶臭粪便的,可用收敛药止泻,如鞣酸蛋白3~5g。抗菌消炎用磺胺脒0.1~0.3g/kg.bw,2~3次/天分服。或黄连素0.1~0.2g,口服,1次/天。或痢特灵(呋喃唑酮)10mg/kg.bw,分2~3次口服。补液解毒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3000mL,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0~3000mL,分3~4次/天静脉注射。为了缓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液50~100mL静脉注射。
(2)防治措施。加强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对妊娠期的母牛严格进行营养控制。注意产房的消毒卫生。新生犊牛对环境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因此管理人员应该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卫生,避免细菌感染。同时定期对母牛的后身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生产时感染疾病。加强对犊牛的护理。母牛生产时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在注意环境卫生的基础上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应激反应。保证犊牛及时获得母源抗体。同时在人工喂乳时,应该严格保证乳温,并定时定量完成人工喂养工作。
(刘庆朋 湛江市麻章区湖光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