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中报还有一个多月揭开“面纱”,预约披露时间为8月19日,根据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双汇发展今年二季度预计亏损近2亿元。
6月22日,双汇发展发布2011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业绩同向大幅下降,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0.56-1.13亿元。去年同期实现净利润为5.6亿元,同比下降80%-90%。将此业绩预告与一季报对比,可清晰看出今年4—6月份双汇发展发生了巨亏。双汇发展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65亿元。以此计算,二季度亏损额在1.52-2.09亿元。
对于业绩同比大幅下降,双汇发展称:“2011年上半年,受公司产品销量下降、确认产品退货损失、加大产品促销、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上海一资深农业行业研究员接受《大众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双汇中期业绩骤降是双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瘦肉精’事件影响,另一个是生猪价格急剧上升导致成本大幅上升。”
生猪肉价似“过山车” 强势上涨成本高
7月4日,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猪肉价格继续上涨达到25.37元/公斤,环比上涨3.5%。而和6月初22.43元/公斤相比,涨幅更是达到了13%。与此相对应的是生猪价格的“水涨船高”。据悉,双汇发展目前自养的出栏生猪数量大约为40万头,年屠宰量在1500万头左右,生猪主要依靠在市场收购,上游生猪价格上涨对于从事下游肉制品加工的双汇发展来说意味着成本大幅上升。
“目前的生猪收购价格已创出多年来的新高,达到了19.2元/公斤。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以销定产,不搞库存,没有放开量生产。”张俊杰称。
“瘦肉精”后遗症 现状与宣传难吻合
“双汇集团当前整体市场销量已经恢复至2011年计划销量的85%-90%,目前销售比较稳定。个别地区不仅恢复至3月15日之前的销量,甚至超出了计划预期。” 这是双汇集团副总经理刘金涛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所作的表示。广发证券在6月28日发布的双汇发展调研简报中对其区域销量恢复情况做了介绍:“东北地区恢复最好,比去年同期还有微增;在京津地区、河南省、陕西省等华北、西北地区,还有安徽和江苏省地区也不错,皆在90%以上。”
双汇发展对外宣传的表述似乎表明公司已经从“瘦肉精”事件阴影中走出。“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双汇的产品普遍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短短3、4个月间就消失殆尽了?
当记者带着疑问准备对南京江宁岔路口地区两家双汇冷鲜肉专卖店进行实地调研时,竟然发现两家店悄然进行了“易帜”:一家门面改成了“苏食肉品”,另一家则卖起了“金锣”冷鲜肉。苏食肉品的店主告诉记者:“不改名不行呀。老百姓对双汇的冷鲜肉还是心有余悸,害怕再吃到‘健美猪’。”
“‘瘦肉精’事件出现后,双汇的销售肯定是要出问题。那就先把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发出后就计入‘销售收入’,实际上产品在经销商手里,缓解下眼前的燃眉之急。过后,可采取‘冲回’等多种措施来解决。”前述研究员表示,“你看到的双汇门店更换门面、改卖其他品牌现象。实际上,这些店不是直营店,是加盟店。加盟店经营什么品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它不改成卖雨润食品,对双汇就是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