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豆粕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大豆加工产生,我国大豆年进口量达1亿吨,其中进口美大豆占比21.1%。随着中美关税战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的供给担忧情绪持续发酵,而南美巴西达到供应有限,叠加物流等多种因素,未来豆粕价格或将迎来大幅上涨,叠加玉米价格也随之上涨,养殖成本将增加!
中美关税战白热化 豆粕价格暴涨高达300元/吨
中美关税战白热化,国内买家纷纷放弃购买美国大豆,但采购的巴西大豆延迟到港,市场担忧国内大豆供应将出现缺口,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3月进口大豆到港通关数量仅350.3万吨,为多年以来的单月进口数量最低水平。但终端需求较好,导致上周末豆粕价格出现全国大规模爆涨。
其中供应紧张的华北地区3680-3730元/吨,涨200-230元/吨;东北地区3630-3710元/吨,涨120-250元/吨;山东地区报价在3450-3500元/吨,涨170-300元/吨;华东地区3230-3280元/吨,涨130-150元/吨;而之前报价在3000-3040元/吨的广东地区,价格也上涨超200元/吨。
微利时代养猪 降本为王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养猪规模化率已经超过70%。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由资本驱动的高速发展阶段,逐步迈向成本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养殖成本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大上市猪企纷纷将降本目标指向6元,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精益管理新周期。
在这关键跃升时期,受中美关税战不断升级的重压影响,饲料原料价格随之攀升。尤其年后,豆粕价格较低点上涨800-1000元/吨,玉米也上涨约200元/吨。这无疑导致猪场成本压力大增,而猪价一直下行,自去年9月份以来,从最高的11元降到现在的7元/斤。
2025年,微利时代到来,成本领先的猪企依然具备盈利的机会。在成本比拼白热化的今天,饲料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在微利时代助力猪场降本增效,缓解成本压力。
1000多家猪场造肉成本降低100元/头很多场甚至降低超200元
据悉,双胞胎集团早在2024年6月,生猪养殖全成本已经做到了6.9元/斤,处于行业前列。经过27年的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生猪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养猪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在全国拥有900余家分子公司,2024年饲料销量1550万吨(2025年预计新增500万吨),其中猪料外销量全球第一,生猪出栏1778万头,全国排名第三。
据悉,双胞胎集团于2024年提出了“双百工程”,即通过“猪群健康、营养设计、生产管理”,助力合作猪场25天窝重达100公斤;通过“精准营养、配方替代、饲喂管理、战略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制造”等,助力合作猪场造肉成本降低100元/头。
近日,双胞胎集团饲料与服务产品线总裁张昭胜在接受采访时讲述,“自从去年提出价值主张以后,有一大批养殖户和规模猪场,跟我们进行了对标和深度合作,目标基本达成,饲料成本大幅下降,降本100元的客户比比皆是,很多客户的造肉成本甚至降低超200元/头”。
“双百工程”成绩斐然,据双胞胎集团养猪研究院院长谢正军分享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双胞胎集团“双百工程”已得到超2200家规模猪场的认可和合作,成功帮助1200多家猪场实现25天断奶窝重超100kg,帮助1000多家猪场造肉成本降低超100元/头。
今年双胞胎饲料成本再降100元/吨
今年年初原料涨价后,各大饲料企业连续宣布涨价,据悉北方、西南饲企浓缩料涨价3次,而双胞胎饲料没有上调价格。面对2025年更严峻的降本挑战,双胞胎集团提出通过“三百工程”深度赋能客户,帮助客户实现25天窝重达100公斤、造肉成本降低100元/头、合作客户饲料降本100元/吨。
在饲料原料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既要降低饲料成本,又要保证饲料高品质标准?张昭胜总裁表示,秉承质量是双胞胎人的品格和自尊,今年提出在去年每头猪降本100元的基础上,每吨饲料再降本100元的价值主张,不仅不会降低品质,相反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未来三年,双胞胎饲料有机会帮助客户再降200-300元/吨。
据谢正军院长分享,双胞胎集团从品质、采购、生产制造、物流、管理、研发等方面,深挖内部潜力,在采购源头上降低原料成本30-50元/吨;运用“低蛋白低豆无豆技术、精准营养、原料多元化、精准饲喂、智能饲喂”等核心技术,降低饲料成本50元/吨;通过AI大模型提升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降低饲料生产制造成本15-20元/吨;提升管理,每吨饲料成本降低15-20元。
随着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高粱、猪肉、牛肉、水产品等累计征收135%的关税,鸡肉、小麦、玉米等产品累计征收140%的关税落地,中美贸易战白热化,美进口猪肉大幅减少,有利于国内猪价在消费淡季维稳。但饲料原料价格迎来上涨,猪场选择背靠饲料巨头减缓成本压力,提升微利时代成本竞争力。此外,猪肉是CPI中重要权重,从上市猪企近几年首次在一季度盈利,也可知今年的猪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