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粗蛋白含量高≠好饲料!通威水产饲料“敢标真含量”,底气在哪?

发布时间:2023-06-16 17:11    作者:.    来源:水产前沿    查看:
    核心观点:

    1、饲料可消化蛋白含量=饲料粗蛋白含量×蛋白质消化率

    2、标识“可消化蛋白含量”的主要难度在于动物营养需求和原料消化率数据库的建立

    3、明确标识蛋白质消化率,将会推动业内形成良好的优质饲料产品认知和市场氛围,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4、水产饲料距离畜禽饲料所采用的“低蛋白质+多种单体氨基酸”模式还有较长的距离

    水产饲料实际的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饲料标准是不争的事实。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近日发文指出,饲料粗蛋白质消化率是以饲料蛋白质原料中蛋白质消化率为基础的。“以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确定饲料质量和价格”的误导是饲料企业引导和教育市场的结果,同样的引导“以饲料可消化蛋白量确定饲料价格和质量”也是饲料企业的责任,且是可行的。

    2023年初,通威发起“好产品年”活动,率先全在行业将“优质原料蛋白含量”和“蛋白消化率”两个饲料关键指标显著标识于外包装袋上,大力推广饲料“可消化蛋白”概念。此举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什么是“可消化蛋白”?和饲料质量有哪些关系?作为行业头部企业,通威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带着这些疑问,水产前沿采访了通威农发水产研究所所长、普水料产品线总经理米海峰博士。
    概念:饲料可消化蛋白含量=

    饲料粗蛋白含量×蛋白质消化率

    水产前沿:近期,叶元土教授关于“饲料可消化蛋白”的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我们注意到,通威已经率先在业界推广“可消化蛋白”的概念。从饲料出发,请您分析一下饲料粗蛋白质含量、饲料可消化蛋白含量、原料蛋白消化率和饲料质量等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米海峰:这些名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饲料粗蛋白质含量是饲料中的各种原料的蛋白含量的总和。

    饲料中的可消化蛋白含量既与其本身粗蛋白含量有关,也与原料蛋白质消化率密切相关。

    原料的蛋白质消化率取决于自身的可消化性(可消化蛋白)和动物的消化能力。在确定的动物品种、生长环境条件中,原料的可消化性是影响原料蛋白质消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品质(即原料的各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组成越接近于动物需要,消化吸收率越高)等。

    综上所述,饲料可消化蛋白是整体反映饲料原料是否优质的指标之一,饲料可消化蛋白含量是原料的可消化蛋白之和。饲料可消化蛋白含量高,表示其所用原料的可消化性好(可消化蛋白含量高)、品质较好、价值越高。

    在原料价格普遍上涨、饲料实际蛋白普遍偏高的今天,我们更要注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高≠饲料质量高。例如,羽毛粉等角质类蛋白的粗蛋白含量很高,但养殖动物实际能够消化吸收的蛋白含量很低。叶元土教授也提到,有的种类饲料标签值为32%粗蛋白质含量,实际检测结果达到35%—38%。过度追求粗蛋白含量,一方面导致原料资源浪费、产品价格被推高。另一方面,不能够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会随粪便排除,导致水体中氨氮含量升高,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难点:建立动物营养

    需求和原料消化率数据库

    水产前沿:对于标识“可消化蛋白含量”,一些企业人士表示存在难度。通威在此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米海峰:标识“可消化蛋白含量”的难度和压力主要来源于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存在多方面区别:第一,水生动物属于变温动物,体内内环境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第二,水生动物养殖品种多样、种类跨度大。不同动物对同种原料的消化吸收率存在很大差异。同种动物在不同养殖环境下,对同种原料的蛋白消化率也有较大出入。因此,想要得到如陆生动物一样精准的饲料原料消化率数据,工作量非常大。

    通威很早开始就关注并尝试建立主要养殖品种的原料消化率数据库。几年来,公司在落地标准化的基础上不断精简品种库,筛选值得精养的养殖品种。针对同种养殖动物对同种饲料原料的消化率情况,通威开展大规模试验、反复验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依靠总部国家级实验室(通威股份检测中心)和全球近百家分子公司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区域优势、体量优势,通威将原料使用、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等饲料全流程数据全部集成,真正掌握并建立独立的动物营养需求和原料消化率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威根据不同的品种、环境、模式、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确保将标签蛋白真正转化为稳定、有效的蛋白质,即可消化蛋白。

    今年,通威在各个区域的产品效果明显更优,尽管在很多区域还没有取得绝对领先,但我感觉到,越推动“饲料可消化蛋白”的质量工程建设,客户感触得越深刻,我们的信心越足。相信继通威之后,很多饲料企业也会选择跟进。特别是在叶元土教授的反复强调、呼吁下,“可消化蛋白含量”将成为饲料行业判定生产饲料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辨别: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开水泡料”

    水产前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意识到了“可消化蛋白”对养殖效益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并不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如何能够分辨出饲料质量的好坏?

    米海峰: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用户开始关注可消化蛋白的重要性,对于饲料品质的鉴别也越来越理性。这对专心做好产品品质的饲料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也鼓励行业更多优质企业脱离价格战的泥潭,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产品,助力养殖效益最大化。

    目前,可消化蛋白的测定方法有体内法和体外法两种。体内法较为繁琐,需要具备专门的试验场所及检测仪器,操作人员也要经过专业培训。体外法较为简便,一般饲料检测机构均可以测定。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想要快速出结果,可以采用体外法;想要得到更精准的结果,就需要用体内法测定。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很多养殖户缺乏相关硬件,且送样检测成本较高,通威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开水泡料”。通过用热水充分浸泡饲料,初步测试气味、水中稳定性等指标,让用户直观感受不同饲料产品的原料品质、加工细度和熟化程度差异。举例来说,在不损害原料品质和相同蛋白水平的情况下,饲料产品的熟化程度越高,可消化蛋白含量越高。这是因为植物性蛋白经过膨化处理后能破坏粗纤维结构,充分释放蛋白质等营养素,提高原料消化率。

    意义:推动形成良好的产品认知和市场氛围,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水产前沿:未来,“可消化蛋白”会成为饲料标签指标吗?

    米海峰:通威在外包装上标注蛋白质消化率,是有益的尝试。现行标注的各项指标是经过各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长时间的研究、行业大范围应用后采取的综合结果,是当前理论研究和产业运用结合下能达到的最佳平衡点。

    按照国标“GB10648饲料标签”规定,饲料产品标签要标识的内容,是一种强制性要求。“可消化蛋白”成为标签指标的前提是行业内开展大范围的应用。因此距离将“可消化蛋白”作为标签指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对行业来说,如果大家都能明确标识蛋白质消化率,将会在业内形成良好的优质饲料产品认知和市场氛围,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希望后续通过基础研究的突破,包括通威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如何能更准确地让用户直观感受到产品质量,能让行业、用户、企业都达到更好,共同进步。

    更多水产品种的饲料

    配方实现精准营养指日可待

    水产前沿:在您看来,水产料达到畜禽饲料采用的饲料“低蛋白质+多种单体氨基酸”的模式还需要多久?

    米海峰:由于水产行业饲料原料消化率、鱼类能量需求等基础研究缺乏统一、权威的数据,加上养殖动物品种多样、各地养殖模式多样,因此还没有相对标准的原料消化率数据和权威的生长模型。也因此,水产饲料配方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距离畜禽饲料采用的“低蛋白质+多种单体氨基酸”模式还有较长的距离。

    叶元土教授提到,1%的饲料粗蛋白质的成本超过100元,如果降低2%的粗蛋白质含量,就有超过200元的配方成本空间。随着水产动物营养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发展、突破,草鱼、鲤鱼等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营养研发体系,更多品种的饲料配方达到目前畜禽饲料精准配方的水平指日可待。

    并且,饲料成本是养殖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保证产品营养水平和消化吸收的足够营养素供给,同时提高原料的熟化度,简化生产产品的品种,提高单品种的连续加工料,释放最大产能来降低加工成本和效率,并将这部分节省的利润再次用于提升原料品质当中,形成产品质量稳定、销量增加、综合成本降低、利润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