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企业还预提了22亿元减值准备,所以整条产业链亏损并没有那么高。生猪养殖企业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我觉得看这个企业不能看一年的经营业绩,至少要看三年。三年的平均业绩才能够说明这个企业在行业中实际竞争力。我们温氏在非洲猪瘟发生之后的2019年盈利了140亿元。2020年我们盈利了79亿元。
2021年我们是严重亏损,但是三年我们合计盈利还是有85亿元,所以我们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
过去一年我们确实是亏损了,亏损的原因有哪些?我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首先是猪价大幅下跌,整个市场猪价从年初18块钱一斤,跌到最低的时候5块钱一斤。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都处在亏损的状态当中。
第二个原因是饲料的原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据发改委发布的一些消息来看,猪饲料的价格跟鸡饲料的价格都上涨了610块钱一吨,上涨幅度达到22%,猪粮比长期处于5:1以下,所以饲料成本上涨也是我们亏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个就是非瘟疫情的影响。公司合作农户没有足够的猪苗来饲养,我们就从外面购进了一些高价的猪苗,在买猪苗的时候价格非常高,卖猪的时候价格非常低,造成了我们非常严重的亏损,但是我们保证了农户有活干。
第四个就是优质母猪恢复的速度比同行慢,我们没有追求滥竽充数的恢复,是追求高质量的恢复,所以我们的分摊成本高,栏舍利用率比较低,所以整体上2021年亏损是比较严重的。虽然我们亏损了,公司运行一切正常,我们现在练好内功,等待猪周期反转的机会。
温志芬称,公司生产经营一直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受大家熟知的猪周期的影响,集团的资金确实有一些流失。
但作为一个上市大公司,我们储备的资金以及融资渠道比较多。比如去年4月份,我们通过可转债的形式获得了93亿元资金补充,我们还有更多诸如银行、供应商等资金补充渠道。
第二,我们控制成本做得比较早,特别是资本性支出方面。在2020年7月份就全面刹车,我们发现行业投资的热情过度了,我们提早控制资本支出,比同行许多企业提前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所以我们的现金流比较好。
还有我们的销售是以现金的形式结算。猪卖快一点,现金流就回来了,饲料消耗就少了。所以公司的现金流马上就会充裕。另外,我们降本增效措施做得比较好,成本已经大幅降下来,公司养禽业经营能力比较好,相关业务发展也比较好。
总体而言,像我们这种大公司,现金管理是比较好的,不用担心出现现金流问题。
温氏在40多年的历史当中,其实我们已经经历过若干次禽流感带来的行业危机,它提醒着公司,我们一定要稳健经营。公司短期负债比较少,我们储备的可用资金到现在还超百亿元,所以我觉得温氏应该是最具有抗击猪周期低迷期、最能穿越猪周期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