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持股的农牧公司,这算是什么时髦人设?
基层员工持股占比高达55%,高管占比25%,其中创始人丁声援更是仅占0.75%的股份。
之前,笔者就围绕广西力源集团写过一次专题,推荐阅读《盈利66年却未上市,还掏80亿养猪,12000+员工人人持股,奇葩到没听过》。写完后本也没放心上,但最近看到该集团的微信公众号推出这样一段内容:
简直算是在开炮内涵某某企业,搞事情啊!顿时,笔者就很有兴趣再开一篇来深挖它了。
这估计也是在读的朋友最好奇的地方。
力源本是一家创立于1953年的老国企,1992年广东人与它一起合办饲料厂,结果1997年退出了,剩下一半股份就成了集体所有制。
到了2002年,国企改制。当时的它就面临这样的选择:企业一分为二,一半成为力源集团,买断工龄;另一半保留事业编,留在第一粮库。这便让当时的员工非常纠结了
有人想要铁饭碗,也有人想跟着企业谋求新发展。于是创始人丁声援和他当时的领导就商量,年轻的丁声援带领敢闯的员工出去干,而老领导则带领老员工留守粮库。
上面的领导都不争了,手下的人自然也没什么好争的。本来丁声援当时已经借了几百万,因为担心员工不肯入股,结果为了照顾一名老员工,最后他只买了45万。也就是说,从改制第一天起,丁声援就只拥有2.85%的股份,而当时的国家政策是可以买10%的。
人人持股的清奇人设营造了力源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
那就是干部队伍中年轻人占比高,目前集团基、中层管理干部中,85/90/95后占比>70%。入职后,平均入职1-2年担任基层主管/组长,2-3年担任主管,4-5年后担任经理以上职位。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