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级党委、政府、银行、金融平台的支持下,黑萨牧业探索实践了“2+1+N+N”的“黑萨模式”、重资产投资的“麟游模式”、轻资产投资的“长武模式”以及“渭南模式”等肉羊产业扶贫模式。
“黑萨模式”的发展
在黑萨扶贫模式的带动和“卖羊要学海底捞”的服务理念支持下,2017年黑萨牧业获得精准扶贫、市场销售、产业布局的三丰收,陆续建立了杨凌示范区、麟游县、长武县、蒲城县、太白县、安塞区、靖边县、宜君县、黄龙县、泾阳县、榆阳区、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十余个肉羊养殖扶贫基地,基地总存栏规模达30000多只。
“黑萨模式”技术路线
(1)快速繁育—主推萨福克
以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肉绵羊品种萨福克羊为供体,以国内繁殖力最高、最适宜发展圈养的绵羊品种湖羊为受体,采用同期发情、胚胎移植等快速繁育技术,迅速繁殖纯种萨福克种羊。
(2)经济杂交—生产高端羊肉
以萨福克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生产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萨湖一代”羊;利用世界上肉质最好的绵羊品种杜泊羊作为父本,和“萨湖一代”羊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的“萨—杜—湖”杂交商品羊进行推广育肥,以生产世界级高端无抗乳羔肉和优质肥羔肉。
“黑萨模式”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
(1)成立合作社
当地政府动员和组织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同时合作社吸收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或打临工。贫困户以政府提供的扶贫资金入股,按股份比例每年取得分红。合作社由龙头企业负责运营管理。
(2)统一饲养
贫困户以政府扶贫资金购买龙头企业育肥公羔羊或母羔羊,在合作社统一饲养,由龙头企业提供养殖技术、日粮配方、疫病防治和草料供应。母羊繁殖羔羊和育肥羊由龙头企业公司统一组织销售或回收。
(3)贫困户收益
1)直接收入—肉羊养殖销售收入。
2)劳动收入—合作社优先使用贫困户闲散劳动力,支付薪酬。
3)其他收入—羊毛、羊粪等副产物销售,羊粪加工有机肥。
4)饲草原料—合作社、绿资公司以订单种植等方式,优先收购贫困户种植的饲草、青贮玉米、作物秸秆等。
“黑萨模式”的效益
萨杜湖三元羊2月龄断奶公羔25kg左右,按30元/kg计算,每只羔羊收入750元。2年三胎计算,每只基础模样年产羔3只,年收入2250元,其效益远高于传统肉羊养殖。
(1)麟游基地:目前存栏3000余只,2018年出栏乳羔羊1500只左右,销售收入120万元,2018年末将累计向300户入社贫苦户分红150万元左右。
(2)长武基地:2017年上半年引进湖羊600余只,萨福克和杜泊羊20余只,目前存栏2500余只,已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2018年出栏肉羊1000只左右,销售收入100万元,向贫苦户分红40余万元。
(3)蒲城基地:2017年引进湖羊500余只,萨福克和杜泊羊90余只,目前存栏1500余只,在村支部的带动下,已动员40余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2018年出栏乳羔羊600只,萨福克、杜泊种羊50余只,销售收入80万元,年终向贫苦户分红25万元。
此外,靖边县、榆阳区、安塞区等基地在政府支持下,已向贫困户发放种羊30余只,价值36万元;宜君、黄龙、泾阳等县养殖基地带动贫困户200多户加入合作社,通过肉羊产业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