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养牛业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牛肉产量726万吨,肉牛出栏量约5000多万头,全国肉牛养殖户约941万户。随着国家对草食动物的扶持和消费升级,养牛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众多投资者希望进入养牛业掘金。

目前,中国养牛业最重视的疾病有:口蹄疫、布病、结核病。对于这些疾病,官方都已制定了详细的防控目标与措施。未来,随着这三大疾病被控制,BVD也会被行业高度关注。
BVD一直以来都是威胁牛群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会对牛群生育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产奶量等等产生严重影响。它通常被描述为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具有多种临床症状的传染病。郭爱珍教授强调,“虽然BVD名为牛病毒性腹泻,但它对牛群的威胁并不仅限于腹泻,早期胚胎死亡、流产、死产以及不孕是奶牛及肉牛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此外粘膜病、产奶量下降和免疫抑制等现象也常有发生。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牛群中存在持续性感染牛,就会源源不断向牛群散毒,使牛群繁殖性能明显降低,对于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大大提高。”

会上,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亚洲动物疫苗研发中心邓明亮博士介绍,根据对19个省92家规模养牛场的调研,“超过46.7%的牛场BVDV抗原检测为阳性,牛群中BVDV持续性感染率为2.2%,感染严重程度远远高于亚洲多数国家,同时也比欧美国家的普遍感染率要高;此外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也证实了我国存在BVDV2型的感染流行,而BVDV2型一般毒力更强,能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在欧美国家也常有爆发的报道。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BVD病毒感染与流行,并且其基因型也日趋多样与复杂。”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对BVD防控措施
欧洲国家对于BVD的防控已有多年的历史,以德国为例,德国2011年设定了降低持续性感染牛比例、建立并认证无BVDV的农场,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后,持续性感染牛的数量明显下降,数量比例由2011年的3.44%降至2017年的0.08%。

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部门Christian Guidarini 先生介绍,“研究结论显示,与BVD控制带来的效益相比,为其付出的成本是有利的。在牛密度高的地区,BVD只能通过预防与接种疫苗相结合来控制。除了牛群外,还应当对所有可能感染BVD的物种进行疫苗接种,提供有效保护。至今,一些国家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对于BVD的有效控制,我们应当对此充满信心。 ”
郭爱珍教授认为,“目前我国BVD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意味着现在及未来会有更多牛群感染,而病毒基因亚型的增加则意味着防控难度增大。但是BVD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应当通过提高疾病认知、出台行业规范、建立示范基地、制定BVD控制计划,通过监测、剔除持续感染牛、严格的生物安全和疫苗接种等进行综合防控;同时加快BVD疫苗审批及上市,推进BVD疫苗接种技术规范出台。通过政府、行业、农场及企业的多方努力实现彻底控制BVD的目标。”

勃林格未来将引进BVD防控疫苗
勃林格殷格翰相关负责人还向与会观众介绍了公司发展历史。据介绍,该公司成立于1885年,至今仍是家族企业。公司是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之一。在人用药品、动物保健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三个业务领域,全球约5万名员工每天都在努力通过创新展现价值。2017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实现净销售额约181亿欧元;研发支出超过30亿欧元,相当于净销售额的17%。
2017年1月1日起,梅里亚正式成为勃林格殷格翰大家庭的一员。两家领先的动物保健企业强强联手,整合成为勃林格殷格翰旗下的一个业务单元。整合后的新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动物保健企业,是经济动物和宠物抗寄生虫药及疫苗的全球顶尖供应商。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10000名员工,产品遍及150多个市场,在全球99个国家开展业务。公司是宠物、猪、马、兽医公共健康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家禽和牛业务领域也占据强大的地位。

另据透露,勃林格未来将考虑引进防控BVD的疫苗。在国外,相关产品已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