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这是工匠的精神;不断打磨,力求完美,这是工匠的目标;年复一年,埋首案间,任凭窗外风波流转不为所动,这是工匠的行动;万里挑一,人人称道,一夫可挡万人关,这是工匠的价值。在人工智能步步紧逼、流水线式工作被机械包揽的当下,一颗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心,是人相比机械最大的优势。

征途上风雪漫天,却依然稳步前行,这是专家的恒心;失败和挫折不期而至,却平静淡定应对,这是专家的坚持;对知识怀有敬畏之心,对学术抱有热忱之情,对权威敢于提出质疑,对自我坚持不断创新,这是专家的操守。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需求越发凸显的当下,一份大胆创新、严谨求证的专家精神,是所有人最渴求的力量。

铁骑力士生猪产业技术专家团队 陈希文(第一排 右三)
用八个字定义“专家精神”
谈起“专家”的定义和价值,铁骑力士牧业事业部疾控中心主任陈希文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位业精于专、在疾病防控岗位上钻研多年的青年教授,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讲求效率。对于自己心目中的“专家精神”,他用了简短有力的八个字来形容——敬业、专注、精益、创新。

陈希文培训先进养殖管理技术
为成专家 一取一舍
陈希文进入畜牧养殖行业,一半源于他对行业的热爱,一半源于他独特的童年经历。他出生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期的农村。那时中国经济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畜禽养殖还不能称之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行业。田间一头牛、圈里几头猪、房前屋后一群鸡鸭,散养占据着绝对的主流。农村的兽药知识十分匮乏,家中的猪、鸡若是得了病,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很多时候只能用些土方法,甚至直接被放弃。

铁骑力士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 陈希文(右二)
从小目睹着这一现状,热爱畜禽养殖行业的陈希文就暗暗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知识和头脑“武装”自己,为家人、为村民、为广大养殖户做点什么。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专业,并在本科毕业后投身畜禽养殖,真正成为了一名科班出身、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而后的数十年,正式开启了他漫长而精彩的从业之路。
告别大学校园,陈希文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南太保公司新坡养殖场担任一线饲养员。当时的他只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新人,从最基础的猪群喂料、圈舍清扫、疫苗接种这些工作做起,慢慢熟悉养殖的各个环节。短短2年里,他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吃苦耐劳,很快就熟悉并掌握了全部的工作技巧,被提拔为技术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