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媒体、网站纷纷爆出雨润火腿疑掺过期肉的新闻,再度撩拨市场敏感的神经,对雨润的质疑批评纷至沓来。
事件起因
5月19日中午,合肥一家5星级酒店采购的雨润牌火腿中,发现包装塑料膜和金属卡扣。该酒店采购部在联系雨润公司的经销商后,雨润集团区域经理何晓宇和合肥地区经理严辉一同前往酒店查看了该问题火腿并拍下照片发往公司总部。
该火腿是由雨润集团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日期是2011年4月8日。雨润方面提出赔偿酒店2000元现金或者等值的产品,但被酒店方拒绝。
该酒店质疑,包装膜和金属卡扣是如何进入火腿内部?
面对这样的疑问,雨润公司合肥地区经理严辉解释说,火腿的生产过程都是自动机械化的,可能是在包装的时候把包装膜和卡扣搅到火腿里面去了。
该酒店厨师长李成林则称,塑料袋及金属扣以这种方式混杂到火腿里,看上去更像是在生产火腿肉的时候就已经搅进去了,怀疑“还没到包装环节,这些东西就已经在里面”。
面对质疑,雨润集团对此发布了声明称,雨润从未生产过任何以过期肉为原料的产品。雨润集团表示,初步调查结果为:自动化生产线出现故障,封口铝卡出现跳卡导致。并决定暂停这条生产线的生产,对同批次产品全面召回。为了表明清白,雨润还表示,正和当地有关质检部门沟通,展开进一步调查。
此消息一出,雨润食品近日股价连续走弱,5月26日,最低下探到25.3港元,收于26.15港元,跌2.24%。尽管发出了声明,昨日股价继续下跌,跌至25.70港元,这都是一枚金属扣惹的祸。
过期冷鲜肉到底去了哪里?
事件发生后,“超市或专卖店卖不了的过期冷鲜肉都到哪里去了?”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有业内人士指出,雨润被疑“即将过期或过期肉”再利用,这揭开了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超市出售的品牌冷鲜肉,在没有出售掉但还在保质期内就被生产企业回收重新加工成新的产品,再返回市场销售。
济南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刘先生解释称,济南万润肉类公司有两大产品,一是冷鲜肉,一是冷冻肉,其中冷鲜肉都按客户订单生产,客户要多少送多少。对销售不了的、超过两天保质期的冷鲜肉,“作为非食用产品处理”。当记者继续追问这些非食用产品怎么处理时,刘先生起初表示,具体做什么用他并不清楚。随后经过“求证”公司相关负责人后,刘先生告诉记者,过期的保鲜肉用于“炼制工业用油”,至于该公司每年有多少过期的冷鲜肉要处理,刘先生称“量非常少”。对保质期6个月的冷冻肉,超过保质期后同样作为非食用产品处理。
昨日,记者多次联系马鞍山质监局联系电话,但是均未获得进一步回应。雨润控股集团董办副经理、总裁秘书黄磊在个人微博中表示:“我们的确不存在二次加工的事,可调查。若中国最大的、最规范的食品加工企业如此,我看大家将来可以不用吃肉了。先是双汇,然后是我们,之后恐怕就是金锣、新希望了。要是把中国的食品企业搞垮,损伤的是国家、社会、百姓和股民的利益,开心的是谁?”
肉制品遭遇信誉危机
“消费者已是惊弓之鸟”,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民众并不完全信任企业的说法,尽管此次事件不排除有偶发性因素,但在当前背景下,雨润处理不当,将会对产品的销售和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表示,经过“瘦肉精”、“牛肉膏”等一系肉制品问题的爆出,肉制品行业已经遭遇了严重的信誉危机。而事实上,我国整个食品行业都面临着信誉危机,增白剂、抗生素、苏丹红这些曾经陌生的化学名称却成为了百姓食物中的“添加剂”,食品信誉危机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