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近几年国家、企业社会共治的结果,2015年,我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在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特殊食品企业家座谈会上,卢敏放首先对蒙牛集团总动员落实“四个最严”,制定《食品安全法》系统落地保障措施等成果做了汇报总结。

卢敏放表示:“乳品安全是国人健康之本,更是乳企发展立命之根。蒙牛充分发挥全球资源跟全球供应链的优势,比肩国际去守护、建设好乳业的根本”,他更坚定地提出了“四个不妥协”——“为打造中国好牛奶,蒙牛在产品、质量、价值观、执行力上坚决不妥协”,体现出行业引领者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奶源提质——牧场管理国际化
饮奶思“源”,为快步赶上国外科学养殖的进程,提高奶源品质,夯实核心竞争力,蒙牛借鉴丹麦阿拉福兹的百年管理经验,融合东、西方特色建立自己的牧场管理体系,在奶源营养、质量安全、动物福利以及蓄养环境等环节与阿拉福兹对标。双方合建的“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更成功搭建起中外技术与管理的交流平台,开展了丹麦农场主进驻中国牧场的项目,半年时间内,这些牧场平均单产提升11%;制定了中国第一本牧场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据此,蒙牛牧场及供奶方的一线操作工人能够安全有序地完成原奶生产的每个环节,确保原奶营养和品质,被称为中国牧场管理“红宝书”。蒙牛更集中所有的资源,开办“牧场主大学”帮扶800多家牧场从牛群结构、饲喂管理等20多个纬度提升,推动整个行业的养殖进程。

工厂升级——生产管理国际化
牛奶进入工厂,涉及到入厂检验、过滤杀菌、无菌罐装、贮存、运输等多个流程。为将工厂的整体设计做到如精密仪器般环环相扣,蒙牛与战略伙伴法国达能紧密合作,开始了工厂升级之路。

安全增效——系统管理国际化
规模化企业的痛点是组织结构冗杂,看似是一个整体却又彼此孤立。蒙牛突破自身的传统局限,通过数字化的转型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2012年,蒙牛大胆引进IT企业才会使用的数字化系统SAP,以SAP为主导,蒙牛又和西门子合作开发LIMS系统(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拓展性应用。蒙牛也因此成为首家将SAP和LIMS两大系统协同作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乳品企业。
目前,SAP系统涵盖蒙牛33个基地、58家工厂和几千个经销商。每天,LIMS系统要为蒙牛提供近40万条检验数据。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到终端提供智能化、系统化的品质保障,SAP和LIMS系统实现高效协同工作,大大提升了产品合格率,并加快了决策流程。就在前不久,蒙牛乳业财务共享中心受到了IBM“全球最佳实践项目”的评价。

创新战略——研发布局国际化
引进来是一种能力,布局出去则需要眼光和勇气。蒙牛将消费者对国外优质奶源的需求与创新结合,将奶源地已布局到了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黄金奶源带。今年,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生产的雅士利超级α-金装奶粉在国内上市,以“新国货”的品质成为中国妈妈的新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