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两个“一”字跌停后,“瘦肉精”事件主角双汇发展昨天放量大幅震荡,截至收盘,股价报62.90元,微跌0.38%,全天成交557563手,成交金额高达33.97亿元,创下2007年6月29日以来的天量纪录。
放量震荡一路拉升
双汇发展本周三再遭“一”字跌停,若算上3月15日跌停,双汇发展已经连续三次跌停,股价也从86元“坠落”至63元,随着跌停板的上演,双汇发展的市值已经蒸发142亿元,令此前介入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不过,就在市场认为该股复牌后第三个跌停―――56元股价有一定支撑时,双汇发展昨天却以60.13元开盘,并持续放量震荡一路拉升至62元上方。市场缘何“空翻多”?部分机构道出了原委,主要是认为双汇发展下跌已迎来建仓时机。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分析师认为,双汇发展股价下跌20%左右将创造绝佳买入时机,正如三聚氰胺事件后的伊利股份,按照今年保底每股收益3元、25倍的市盈率计算,其价值中枢是75元,股价有可能先跌20%左右后再拉回来。因而给予其“强烈推荐”;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瘦肉精”事件对公司短期偏负面,中长期利好公司和行业发展,公司销售恢复过程中,生鲜冻肉恢复了89%,肉制品恢复71%,考虑到资产注入,2011年和2012年每股收益为2.8元和3.5元,给予25倍市盈率,一年内公司估值为70-87.5元。
看好未来介入博弈
事实上,通过一季度数据的研究发现,双汇“瘦肉精”事件带来的影响也确实并非想象的恐怖。双汇发展业绩快报显示,一季度实现净利2.65亿-2.7亿元,同比增长10%-12.5%。机构分析认为,说没影响那是瞎说,但影响不大也是事实。这一方面是此次“瘦肉精”事件的主要肇事者―――济源双汇在去年新产能刚刚达产,营业收入占整个双汇集团的4.4%,对公司最终影响并不大,此次事件报废问题商品的直接损失仅在3100万元就是证明;另一方面,对收入的间接影响来自消费者信心受损而减少对双汇产品的消费。但双汇复牌报告显示,目前,公司鲜冻品的日发货量为1500多吨,已恢复至3月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89%;肉制品的日发货量为3200多吨,已恢复至3月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71%。
另外,消费者对猪肉消费颇具刚性,而此次检测,在被检测的689头生猪仅发现19头猪“瘦肉精”呈阳性,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对刚性的市场猪肉消费心理显然作用不大。不少机构据此认为,短期双汇股价受制于基金被动减仓等因素会快速下跌,但中长期依然看好肉制品行业前景和双汇行业地位。这或许就是该股昨天遭遇“空翻多”,大量资金介入进行博弈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