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本次牧场评估大会的有原生态牧业生产运营副总王永信,黑龙江克东和平原生态牧业场长刘庆喜,黑龙江克东和平原生态牧业副场长高源,拜耳动保反刍团队经理曹希亮、拜耳动保反刍团队刘超、刘云鹏、范占炼,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牧场动物健康管理学教授Ynte Schukken,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博士Rinse JanBoersma,墨西哥兽医学专家Juan Raúl Vázquez等。




牧场现场交流 专家精彩答疑集锦

墨西哥兽医学专家Juan Raúl Vázquez:预防犊牛球虫病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时间不能过早也不能太晚。犊牛在断奶之后,球虫病发病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从球虫的生长和发育周期来看,它一般需要经历三周的时间才能成熟。而当犊牛受到一些特殊应激时,亚临床型球虫病的感染率会呈现爆发性增长。虽然一个月龄的犊牛在感染生球虫后病情容易持续,但牛群的发病率一般不会出现增长现象,直到犊牛断奶造成应激,牛群的球虫发病才开始爆发。如果在犊牛1个月龄时就开始杀灭球虫,那么在犊牛断奶后可能会再次感染球虫。这说明对球虫治疗的时间过早,应该选择恰当的治疗时间。
总结多年的研究经验,个人建议应该选择球虫在繁殖最严重时期进行治疗,该牧场在稍早于8周治疗,这一时间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治疗时需要使用百球清,只需治疗一次即可。另外,在怀疑有球虫感染的阶段每周进行球虫检测建议每周对犊牛进行球虫检测,运动场要保持干燥,因为运动场过于泥泞,球虫的繁殖速度会加快。


荷兰瓦大牧场动物健康管理学教授Ynte Schukken:牧场在预防乳房炎之前,要有明确的统一定义。什么是新发病例?什么是复发病例?新发病例是指奶牛至少在复发之前的14天内再次患病的病例。复发病例是指治疗后,超过14天再次发病的案例。
一.如果牧场的乳房炎复发比例大于30%,则建议将整个工作重点锁定在分析复发性病例的问题上。
奶牛乳房炎的复发主要是由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格兰氏阴性菌等病菌引起的。其中致病菌致病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了支原体;其次致病的主要感染源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后是格兰氏阴性菌。而由支原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例需要进行对比分析。
二.如果复发病例较多,需要看一下治疗方案,是否合理?从细菌培养方面重新审视治疗方案。如果治疗次数已经超过3次,那么这类牛可以考虑淘汰。
三.如果复发案例小于30%时候,可以关注新产牛。
产后1个月的新产牛,其乳房炎发病超过10%,说明新产牛在乳房炎发病方面存在很大隐患。这时要关注首先环境卫生;其次要注意新产牛的日粮配方。
奶牛在产奶最高峰的时容易发生乳房炎,在这个阶段要格外注意奶牛每天三次挤奶的程序是否规范,注意垫料的平整,更要关注乳头末端的健康,越是高产的奶牛越容易发生乳房炎。针对本牛场而言,奶牛90天后乳房炎发病率较高,占比50-60%以上。首次发病50%,复发7%,新发病例40%。因此,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乳房炎发病率大于30%,建议对全群采样,进行细菌性培养,针对细菌类型制定治疗方案。


荷兰瓦大牧场动物健康管理学教授Ynte Schukken:一是挤奶环节,员工操作是否得当、规范。据我观察本牧场的挤奶人员的操作比较规范。二是病牛区的卫生控制。三是要注意注射器是否存在连续使用的现象,并注重兽医保健的工作细节。

墨西哥兽医学专家Juan Raúl Vázquez:在犊牛出生头两天发生腹泻,应该考虑三个致病细菌,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针对这三钟细菌的预防,最主要的一点是检测初乳的质量,良好的初乳质量能够有效的杜绝此现象的发生。在中国,有些牧场此阶段的犊牛出现水样腹泻也可能是由于BVD引起。这是因为BVD影响了犊牛的免疫系统,使得犊牛感染了轮状、冠状病毒从而引起犊牛发生腹泻。

荷兰瓦大动科专业博士Rinse Jan Boersma:大肠杆菌通常会出现两种,一种是传染性大肠杆菌,另一种是非传染性大肠杆菌。针对传染性大肠杆菌,临床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单纯的通过表观症状来看,是有困难的。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室化验。针对此种类型的菌群,可以从营养角度加以预防。比如检查牛只在产犊前,干奶牛的日粮配方是否合理。干奶牛的干物质要足够充足,一般干物质采食量应保持在5-17公斤/天,蛋白质保证在1.2公斤/天,也要监测日粮中钾的含量。另外,对产犊期间奶牛的日粮配方也要进行认真的检查。针对本牧场而言,干奶牛的日粮蛋白10-13公斤,能量1.28-1.3公斤,干物质采食量11.5公斤,做的较好。
下接:精彩答疑!拜耳动保携多国专家会诊克东和平原生态牧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