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正式与乳业领军企业伊利集团签约,投资4亿多元的伊利广西区域冷饮加工项目明确落户南宁。近年来,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发展迅猛,知名品牌企业呈现扎堆入驻的局面,统一饮料、珠江啤酒、王老吉、双汇食品等项目已经相继落户,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品牌聚集食品产业彰显本色
围绕产业做文章,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备受大企业、知名企业的信赖。
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产品结构最合理的乳业领军企业伊利集团,此次投资建设广西区域冷饮加工项目无疑是“大手笔”。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建设日产量为200吨的冷饮加工项目。项目计划用地300亩(一期用地150亩,预留用地150亩),项目建设计划于近期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为一年,投产后两年达产;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
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伊利冷饮项目进驻开发区是双赢的结果,项目通过产业及上下游配套,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具备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品牌食品加工企业进驻有效提升了开发区的知名度,产业聚集效应凸显。现在,首期年产20万千升的珠江啤酒项目已经成功试产,南宁本地产的第一糟珠江啤酒已经新鲜出炉,近期将全面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将达5亿元;总投资15亿元的南宁双汇肉类综合加工项目也已入驻开发区,建设后年屠宰分割200万头生猪,实现年销售收入32亿元以上; 总投资6000万美元的台湾统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另外,红色罐装王老吉、葛根保健饮品等项目已经竣工投产。目前,开发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内共入驻企业24家,已投产企业19家,在建项目、在谈项目近20个,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开发区将朝着广西最大的轻工食品城迈进。
筑巢引凤 做优环境提升实力
作为新兴的工业新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从挖掘自身的环境优势入手,打造优质的投资环境。
“开发区拥有区域内较为优势的投资环境,为我们争取知名企业项目增加了筹码。”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融健介绍说,在食品产业方面,开发区位于邕江上游,水质优良,十分符合食品企业的用水要求,与此同时,开发区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大规模开发。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海内外投资者的关注。据了解,落户开发区外资项目达33个,总投资6.63亿美元。尤其是台资企业已经成为南宁乃至广西集聚最多的开发区,已有包括台湾统一、麦斯鞋业、贯铨鞋业、楠熙鞋业、台湾味丹集团等在内的台资企业14家入驻,总投资超过15亿元。
种好梧桐树,方能引凤来。“从完善配套设施入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新到任的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志崇如是说,“为提高开发区在全区的发展地位,开发区近3年计划投入70多亿元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业、职业教育、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南宁市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态卫星新城。”
诚信为本 优质服务以情留商
“将诚信服务贯穿于招商引资全部过程,通过热情周到服务,树立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品牌形象。”招商部门的负责人表示。
变被动服务、柜台服务为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开发区在提高部门服务质量和水准上下工夫,每个部门本着“职能对口”原则,对企业的服务内容给以延伸和扩展,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志崇第一时间到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入园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诚待商,信守承诺,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为了使招商引资项目尽快实现开工建设,开发区形成了如“绿色通道”“一站式”和“全程代办制”等一套完善的服务机制。专门组建成立“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中心”,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推进工作专门成立“重大项目推进服务小组”,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服务。
台湾统一项目是去年签约进驻的重点食品加工项目,但项目进驻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食品加工设备在进口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问题。开发区项目工作服务人员了解情况后,通过与工商、质监、海关等部门积极协调对接,很快问题迎刃而解,受到了项目业主的高度赞扬。
谈及对开发区服务的满意度,开发区的企业大都不约而同地打个满分。双汇项目有关负责人如此评价开发区的服务环境:“开发区以项目带动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为项目服务‘零距离’让我们在这里投资有奔头。”在去年“两会一节”签订投资协议书的双汇肉类综合加工项目,开发区遵守诺言,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落实土地问题,正式实现挂牌出让。
在良好的服务推动下,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前不久,开发区荣获“2008—2010年自治区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工作示范园区”称号,成为服务项目建设的标兵。随着众多知名企业的进驻,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投资潜力的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