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 闫之春《生产条件下圆环病毒流行情况的评估及防控策略》

闫之春从两个角度问题入手,即:“我的场是否应该关注圆环病毒病?严重吗?如何评估流行状况?”和“是否需要干预?如何干预?如何进行免疫与疫苗的评估?”做详细讲解。
首先,圆环病毒关联病,闫之春认为以下基本知识是猪场兽药必须掌握的:1、圆环病毒普遍存在,很难找到阴性猪;2、圆环PCR阳性群并不代表就发病,圆环靠病毒含量致病;3、发病群多是PCV2b型,但是区域亚群有不同类型特点。
圆环病毒的诊断有四项标准,缺一不可:1、临床特征;2、大体病变;3、显微镜观察有病变;4、试验检测有抗原。
另外在诊断和评价上,圆环感染应与回肠炎、混合感染蓝耳病鉴别诊断;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含量测定比定性发现病毒更重要;降低场内圆环病毒含量是评价圆环苗的重要标准。
在圆环传播途径和控制上,闫之春谈到:阴性猪感染后1-5天即可散毒,场内隔离对控制圆环意义不大;后备母猪必须免疫好;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可以透过血胎屏障及精液传播,乳汁也可以散毒。
对于实际生产上怎样解决问题,闫之春讲到,首先找到正确的方法识别问题,然后制定目标、方略和衡量指标,最后评价效果、改进提高。根据PCV2的特性,观测的目标群体决定为30-80kg中大猪,腹股沟淋巴结肿胀5%为中等严重,必须干预。闫之春认为疫苗是控制圆环病毒病的最好途径,经产母猪和公猪的免疫是必要的(尤其是开放性的猪场),可以开展生产试验对其进行评估。
新西兰著名猪病防控专家 Eric Neumann《蓝耳病的群体防控和成本效益》

Eric讲到,蓝耳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根据统计,2005年美国蓝耳繁殖障碍造成的损失达到5.6亿美元。到了2012年由生物安全、动物健康、及其他疾病造成的损失为4.8亿万美元,而蓝耳病造成损失达到6.6亿美元。因此蓝耳病不得不说是威胁猪场利益的第一大疾病。但控制蓝耳病已经有经验可以借鉴,通过引猪,闭群,驯化(使用弱毒疫苗,活毒)可以有效地将蓝耳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Eric博士说,生物安全方案上从主要到次要排序,最重要是动物因素。活猪转运是最大的风险因子。而其他因素,比如饲料、精液、物品等也是风险之一。昆虫和空气并不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Eric认为,当找不到感染原因时人们有可能说是空气传播的,但其实空气传播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因此临近猪场蓝耳病的发生并不能作为猪场不实行蓝耳病控制的借口。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田志军《伪狂犬的流行现状与防控》

田志军认为猪场检测PRV野毒是否正在流行应以检测后备猪(14-18周)的gE抗体为主,超过15%为正在流行。另外田志军认为应当建立疾病预警和预警解除机制。在伪狂犬爆发后进行高强度的免疫可以紧急控制伪狂犬的传播,但是不建议一直保持高强度免疫。应在稳定之后,应当有一个逐步将免疫强度下调的方案。
上午讲座即将结束时,勃林格市场总监郭艳华为到场养殖户讲解关于勃林格未来的展望,并推出了2016年与农财宝典-新牧网共同推出的“养猪技术创新大赛”活动。随后农财宝典畜牧版主编,新牧网副总编辑彭进介绍大赛的详细内容。

下午的内容分为两个分会场,分别为:
会场一: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 冯永辉 《2016年生猪市场》走势及行情预测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 张守全《提高母猪繁殖效益的综合策略》
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新强《猪场现场管理》
会场二: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 别佑财《猪场五大环保问题解决途径的实践探索与后续研究》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 刘芳《当前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策略》
广东王将种猪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肖学《新常态下猪场管理思考》

欢迎晚宴

晚宴抽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