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诗歌中我们能见证到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的养牛历史。想到内蒙以前多数人会想到蒙牛、伊利,现在有一个名字悄悄的映入了我们的视野里——内蒙古圣牧高科。
带着所有对圣牧高科的向往,2015年5月24日,在中新奶业技术暨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在奶牛之都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时,荷斯坦记者跟随肖定汉研究员、杨敦启老师和专家团队的脚步,共同倾听圣牧高科饲养总监李霞、场长王利平和朝鲁蒙为我们讲述关于内蒙古内大圣牧高科实验牧场和第十一牧场的故事。
圣牧高科成立于2009年,于2014年7月15日成功上市,目前圣牧高科在呼市有12个牧场,巴彦淖尔有21个牧场,总存栏11万头,日产鲜奶1500吨。圣牧主要产品有,圣牧有机奶、圣牧有机酸奶、圣牧儿童奶等等。
内大圣牧高科实验牧场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总占地700亩,存栏4200头,泌乳牛2350头,体细胞<15万,日单产30公斤,于去年8月投产。内大圣牧高科实验牧场顾名思义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以及内蒙古圣牧高科双方合作建设的产学研基地,是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第十一牧场占地400亩,存栏2200头,泌乳牛1480头,日单产29.5公斤,体细胞23万,使用赛科星、环球等冻精。
进入牛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环绕牛场而建的排污水渠,王利平场长说:“这个牧场属于新牧场,又是实验牧场所以很多细节上的处理都比较重视。”杨敦启老师也表示说,许多牧场都说要重视环保,建排污池、水渠,但真正像这样建立起来的却少之又少。
参观中途正巧遇见牛舍清粪环节,犊牛妈妈孟秀荣老师马上上前观看并提出更加高效的建议:“牛舍的卫生环境虽然不错,但目前牛场有4辆清粪车,5个工作人员,淸粪后还需要单独用铲车铲走,这样的工作太费时费力了,建议使用吸粪车,它有一个贮存罐,像吸尘器一样,可以直接把粪便吸到粪罐,省时省力”。
牧场集中产犊配种,犊牛平均日增重1100g,内大牧场目前都是头胎牛,60日龄断奶前的犊牛会饲养在犊牛岛中,60日龄断奶后的犊牛会转到圣牧高科专门的断奶牛场和育成牛场中。
咦,这是什么东西呢?牛舍中停放的清料车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发现小手刹原有蕴藏着大秘密,手刹放下时就是清料车,抬起时可以当普通骑行的小车,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大发明,却体现着牧场热爱钻研,在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资源、提高效率等方面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这些可是来自圣牧高科各个牛场的自产奶牛哦~场长王利平向荷斯坦记者表示新牛舍正在扩建,预计一个月后,这些奶牛将被分散到新牛舍,到那个时候她们就可以舒舒舒服服的在运动场中玩耍了。
十一牧场相比起内大牧场属于“老 ”牧场,牛舍建的相对偏低,为了改善这个硬伤,场长朝鲁蒙也是想尽了办法。最后,干脆把运动场全部封顶铺上防晒网,这样夏天可以遮阴,冬季奶牛还照样有日光浴,还可以把风扇全部打开,相互通风,避免氨气过大。
第十一牧场占地400亩,存栏2200头,泌乳牛1480头,日单产29.5公斤,体细胞23万,使用赛科星、环球等冻精。
牧场的牛群情况朱华彬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冻精是由圣牧统一采购,由繁殖部门统一操作,牛群结构还是不错的。
朝鲁蒙场长向朱老师提出牧场现在关于繁殖遇到的一些问题时,朱老师爽快的说,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并承诺奶业大会后会再来圣牧高科沟通。
牧场的饲料库,每个饲料上面都写有产地、日期、负责人,这样细致的管理不禁让大家感叹:转完牛场,圣牧高科的牛奶让人喝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