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罗牛山抗台风保供应纪实(一)

发布时间:2014-08-21 21:34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威马逊无情   罗牛山有爱

    7月18日,一场17级超强台风"威马逊"席卷海南,给海南造成了巨大的灾情。

  在灾难面前,作为我省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罗牛山集团在自身企业受损严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坚持生产,保障了市场供应。

  在台风来临前,是他们没有慌乱,临危不惧,有条不紊部署和进行着灾前准备,增加供应量,充分保障物资充足。

  在台风来临时,是他们团结奋战,尽管自身受损,但一直坚守岗位,与台风作战,坚持生产,确保市场的猪肉储备。

  在台风过去后,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坚定信心抗灾减灾,恢复生产,在稳定猪肉价格的情况下,确保猪肉市场供应充足,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威马逊无情,罗牛山有爱。

  正是有了罗牛山这样钢铁一般的团队,才能让企业在台风肆掠中依然挺立;正是有了罗牛山这样大爱如山般企业,才能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不忘确保市场供应,保证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大爱的体现。

  一场与台风抗击的战斗

  ——7月18日上午,台风来临前,海口桂林洋开发区的罗牛山农产品产业园。

  “这次强台风的破坏力度肯定很大,必须要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展开,不等不靠,立即抽调20人组成抗台风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各就各位坚守岗位,全力保障产业园生产正常进行。”此时此刻,海南罗牛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正在会议室部署抗台工作。

  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园,海口市60%以上的猪肉从这里供应出去,如果不能保住,那就直接意味着海口60%的居民第二天都吃不上猪肉。罗牛山人深深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于是,一场与台风抗击的战役迅速展开,20人组成的抗台先锋小队分批分任务到岗。“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守到台风过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坚守岗位。”当天下午,台风从文昌市登陆,然而这里离文昌近,而且又是风口。

  风越来越大,李勇的耳边,只听到“呼呼呼”的声音,而且越来越猛烈。眼前是,一棵棵树木断肢,一片片铁板被风掀翻的画面。这个画面,他是第一次见到。不行,像这样大风,生产车间很危险,这里可不能出任何事情。一定要保住这里,否则晚上就不能加工猪肉了。但此时电话讯号已经不稳定,电话、对讲机都没有信号。尽管安排了小队成员值守,但他还是放心不下生产车间,因为这里不能出任何事情。为此,他冒着风雨从办公室向生产车间挺进,强风一次次将他推回办公室,他又一次次抓着办公室的大门硬将自己塞进大风里,扶着墙向前挺进。这段仅有十来米的路,他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当他到达生产车间时,欣喜地发现车间没有太大的损坏。总算松了一口气!

  李勇立即安排人检查机器设备的防护,继续加固车间的四周窗户和屋顶。此时,强台风更加强劲更加猛烈,周边的电线杆全部被吹倒,停电了!“快,赶快发电,冷库里的猪肉不能停电,否则全完了。”李勇大声喊到。在台风前,由已提前准备屠宰了400头猪,并且还及时从养猪场调来500头活猪,准备用于第二天屠宰加工。这样,才能保住市场充分供应。然而,这400条已杀好的猪肉需要冷冻。如果停电超过2个小时,400头已经屠宰分割好的猪肉会全部完蛋。由于准备充分,提前准备了柴油和发电机,立即启动发电。有了电,冷库的猪肉算是保住了。

  但400头猪肉能不能满足供应?为了确保猪肉供应充足,又紧急增调2名屠宰工人晚上值守,一旦市场需要,立即加工。然而,这2名工人在大风中赶往产业园,一名工人的电动车被风吹倒在地,不能使用,就这样他推着电动车艰难地行进在路上,风雨吹打在他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

  一次次被风吹倒,又一次次爬起继续向前,身上衣服湿透了,手上腿上受伤了。但是为了尽早赶往生产车间,坚强的意志支撑着他。

  因为他知道,必须坚守岗位,因为他知道,必须保证市场的供应,这才是他的责任。那晚,他坚守在岗位,尽管外面大风,依然坚持屠宰加工猪肉,直到第二天凌晨将它们送往市场。

     咬牙坚持到第二天,这名员工才去医院。

     就这样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将责任的光环深深擦亮。就这样的一个个小员工,凝聚了罗牛山人在困难面前不屈的斗志。

  一个用大爱筑起的堡垒

  海南省是台风高发地区,海南每年7-10月进入台风季节。作为耕植海南在海南成长起来的企业,罗牛山公司基地也曾多次经历台风。

  但今年7月18日的台风,不是寻常的台风,而是41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当天中午,眼看着台风有越来越加强的趋势。

  在罗牛山股份公司总部坐镇指挥的公司董事长徐自力,果断部署防台工作,要求各一线生产单位紧急行动,人员到岗到位,排查隐患,保持信息畅通,灾情一小时一报,确保市场供应,确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在与台风抗击的不仅仅是产业园,在那期间,还有靠近文昌登陆点更近的潭牛文昌鸡养殖基地。

  海口市一半以上的文昌鸡系列产品都来自于这里,一旦这里遭受损坏,对海口市的文昌鸡产业来说将是巨大灾害。

  然而,潭牛扛住了,600多个员工扛住了9个养殖场和一个屠宰厂。

  在台风来临时,作为罗牛山集团旗下企业参股的公司,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长于吉英指挥下,进行得有条不紊。

  见到她时,声音已经明显嘶哑,讲话十分吃力。这是她几天来连续奋战的结果。

  然而作为一个女领导,她却指挥得当,台风前做足了充分准备。

  当天上午,眼看着台风越来越大,她立即叫人砍掉养殖场旁边的树枝,发电机、彩条布、柴油等准备充足。

  尽管做足了充分准备,但是灾难还是降临了。断电,然后就是电线被全部吹断。

  鸡场没有电,肯定不行,尤其是孵化场没有电,那么不能超过4小时,否则一半的鸡苗死掉,超过8小时,则全部会死掉。

  如果这样,海口市文昌鸡供应链将会断掉,也就是意味着大部分海口市民将至少有一个月都很难吃到文昌鸡,这将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定要保住,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保住这些鸡苗。”

  面对被台风吹得乱七八糟的电线,镇定的心还是被打乱了。镇定,需要镇定,于吉英反复这样对自己说。

  不行,电线一定要抢修起来,否则再有发电机,也没有用。于是她立即安排身体结实的工人冒着狂风暴雨去抢修电路。

  “时间不等人,必须要赶紧修好,辛苦你们了。”于吉英向员工恳求。

  当晚10点,几个工人拿起工具,将一根根断了电线接起来,将一个个电线杆扶起来。外面风雨交加,  的心一直悬着,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等待近乎焦虑。残枝树叶被风吹打在工人们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然而他们却咬紧牙关,将一根根断了的电线接起来。

  2个小时过去了,几根被风吹断电线抢修了过来。此时工人们的身上全部湿透,双手还不停颤抖。深深舒了一口气。孵化场终于保住了,发电机起到了作用。由于灾前准备了20吨的柴油,发电不愁了。

  有了电,鸡场也能保住了,市场供应没问题了。因为准备充足,由于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速度快,该公司所有的鸡场和加工厂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市场得到充足的供应。

  那一夜,这几天,包括于吉英在内,所有员工都没有合眼。因为,连续几天没有合过眼,每天都是在说话,嗓子疼得很,但是为了保障市场供应,保障老百姓的餐桌上每天都能吃到鸡蛋和文昌鸡,而她认为,这点困难不算什么。

  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诠释是罗牛山的一种大爱,而正是这种大爱,是企业责任的累加,这种大爱是企业文化的积淀。

  一篇用责任书写的史诗

  台风吹跨了设施、厂房,吹不垮的是人的意志和坚强,更吹不垮的是信念和责任。

  台风过后,罗牛山集团董事长徐自力、总裁钟金雄迅速深入受灾严重的单位现场指挥自救,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该公司各单位主要领导的身影没有离开过企业,他们依然坚守工作岗位,靠前指挥,自身投入到抗风战役中,与全公司上下一起,奋战抗灾和灾后重建一线。

  正是这样的领导,才有了全公司上下的团结一心。

  面对灾情,多数人面对自己的家被台风吹毁,却依然坚守在岗位。台风过后几天,这里很多员工都坚守在公司高强度地进行灾后自救和生产重建。

  家住文昌市翁田镇的陈耀是家里所有的橡胶树被风吹断,但他却没有因此回过家,坚守在文昌鸡美偶养殖小区,因为这里是农民的养殖场,一旦被损坏,一些养殖户将面临倾家荡产的损失。

  因此,陈耀深深知道,必须要留在这里,和养殖户一同抗灾,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家里损失很大,已经多次派人和电话催了他,但是他每次都说:“实在走不开,这里更需要我,家里的损失以后可以慢慢恢复。”

  对于陈耀来说,坚守养殖小区就是他的责任。这里的农民不是一家,而是多家,如果一旦回去,这些农民将会乱成一团。

  台风来的那一晚,他几乎没有合眼,带着养殖户不断巡查,加固鸡舍,转移危险区域的肉鸡。双腿受伤了,就用布简单包扎一下,手被划破了,就用口水擦一下。

  强台风吹得眼睛都睁不开,但是,他还是冒着暴风雨坚守着养殖场,在风雨中来回巡查,指导养殖户一起抗灾。

  在台风期间,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养殖小区保住了,但他家的橡胶树却全部遇难。他很心疼,但是没有办法,台风过后回家站在山坡上看到一连片被吹断吹倒的橡胶树,满眼泪花。

  这可是他们全家的心血和收入来源,这可是他几乎所有的财产。同样,罗牛山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东也是如此,为了保供应,确保正常生产。台风期间都坚守在产业园现场指挥抗灾救灾。

  他是文昌市锦山镇人,处于重灾区,家里的两栋房屋顶被掀翻,房子被水浸泡,家人多次电话他回去恢复家园,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回家过。因为,他也知道,产业园需要他,这里没有尽快恢复生产,猪肉市场将得不到及时供应,多数家庭的正常将受到影响。

  面对自身的责任,面对工作的那份热爱,面对"大家",他不得不舍弃"小家"。他嘱咐亲朋好友帮助他家搭建屋顶,而他自己则一直留在岗位,留在产业园,直到罗牛山产业园基本恢复正常,他才安心回家。

  不仅仅是他们,其实在罗牛山,有多数像他们这样舍"小家"顾"大家",才保住了生产车间,保住了养殖场,保住了加工厂,保住了“大家”。面对灾难,罗牛山集团采取各种措施,在企业自身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扛起企业责任大旗,坚持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在灾难面前,罗牛山人经受住了考验,将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今天我们餐桌上能有新鲜的猪肉和鸡蛋吃,能有可口的文昌鸡吃,他们的功劳不可磨。

  正是罗牛山上上下下的努力和灾后自救,恢复生产,才有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还坚持保供应的社会责任。可以说,这是罗牛山人用顽强的抗争力和团结一心的凝聚力书写了一篇抗台风保供应的史诗。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